2014年12月19日04:55 来源:南方日报
对布吉甘李科技园而言,最近一个5年如同再造。园区生产总值、税收收入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高速增长,让其在龙岗传统产业园区中脱颖而出。
拥有深圳市高新技术科技园11家,高新技术企业173家,中国名牌企业14家,省名牌企业9家,市名牌企业10家,2014年园区预计产值达60亿元……日前,位于布吉街道甘坑社区东部的甘李科技园交出一份出色的成绩单,被业内人士赞誉为:“龙岗区传统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一个亮点。”
近年来,龙岗区布吉街道紧抓特区一体化机遇,并将甘李科技园作为布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实施“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发展战略,有力促进了布吉片区的经济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从2009年的一片产业荒地到如今的科技新城,不到5年时间,该园区实现了一次蜕变,甘李科技园是如何做到的?
从零到60亿元 传统产业园区实现跨越升级
从地图上看,甘李科技园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甘坑社区东部,距深圳市中心约14公里、布吉行政中心约3公里、宝安国际机场约25公里、盐田港约13公里,位于深圳市中部发展中轴上,是商贸布吉与产业布吉的交叉带,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然而,这片园区在5年前却是一片荒地。布吉街道园区管理办吴主任告诉记者,布吉甘李科技园规划面积约为51.2万平方米,于2005年被规划为深圳市现代家电产业集聚基地,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该片区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2009年,布吉街道抓住特区一体化机遇,将甘李科技园定位为布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开始加速园区的转型升级。经过5年努力,目前园区已完成路灯改造、道路提升和绿化提升工程,并引进11家产业园区运营商,一个正在打造中的高端产业园区已初具雏形。
走进如今的甘李科技园,只见两边高楼林立,绿树成行,宽阔的马路两边,中海信、赛兔、金苹果、科伦特、泓亚光、恒特美、巨银、本斯等产业园井然有序。
据了解,为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布吉街道办还专门设立了园区管理办公室,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进驻园区,加强园区的服务和管理,保证园区产业顺利转型升级。
如今,园区管理办定期送政策上门,协助园区企业申请科技计划配套扶持、特色工业园创新产业园配套扶持、留学人员创业扶持、上市培育等各类资助,针对中小企业反映的成本高、融资难等问题,园区管理办还邀请多家银行走访园区企业,多次召开银企座谈会,加强中小企业与金融服务机构的沟通交流、融资对接,目前,已达成意向资金8000万元。
为突出服务重点,园区管理办还设立了重点企业服务制度。他们以园区20家产值规模大、税收贡献多的企业为重点,每周安排街道主要领导实地走访,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高层次人才、专业人才的汇聚,将为园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推动园区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同时缓解企业“技工短缺”,近年来,布吉街道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和园区管理办还多次携园区重点企业赴外地与技术院校开展引进技工人才“百校行”活动,以畅通技术人才引进渠道,加强与内地各类技术学院的合作与交流。数据显示,目前甘李科技园共有海内外各类高层次和专业人才近7750人,本科学历以上850人,硕士研究生以上70人,海外留学人员19人,其中还包括多个“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和“深圳市创新创业团队”。
一园区一特色 多家“亿元级”企业崭露头角
在一系列利好形势下,甘李科技园还使出另外两招独门绝技,助推园区转型升级。分别是:“产学研”一体化以及依托产业园区运营商进行组团式发展。
据了解,通过整合资源,积极调动民间组织和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并引导产业园区运营商开展园区开发建设,目前甘李科技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并呈现出六大特色:以中海信科技园为依托的上市培育服务体系;以金苹果总部基地为依托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以科伦特和泓亚光产业园为载体的LED产业;以恒特美科技孵化园为载体的留学生创业体系;以赛兔工业园为载体的智能通讯产业;以本斯大厦为载体的智能电器产业。
其中,龙岗区重点培育的中海信园区内的中海信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成功通过2013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审核及答辩,成为龙岗区继留学生创业园后的第二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填补了全市民营国家级孵化器的空白。
除产业园区各具特色外,园区中的入驻企业也开始崭露头角。近年来园区企业积极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中海信与深圳微软学院合作开办龙岗微软IT学院,为入园企业提供在职培训,提高了园区人才素质和专业水平;深圳市斯尔顿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去年该公司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台商业化多普勒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被誉为国内眼科光学领域的明星,并在第十八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上引发广泛关注。
不仅如此,目前在甘李科技园入驻的173家企业中,年产值超亿元的已有20家,中国名牌企业14家,省名牌企业9家,市名牌企业10家,有专利证书的企业48家。2013年整个园区实现工业产值52.08亿元,2014年园区预计产值达60亿,同比增长约9%。
战略再布局 打造成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基地
“虽然园区发展势头较好,但与新时期园区和高端产业发展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园区管理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从长远发展来看,甘李科技园的战略定位是打造“三地一区”,即着力打造国际创新资源集聚高地、新兴产业策源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基地、科技金融集聚示范区。
据了解,布吉街道办高度重视园区的建设发展,并出台了《布吉街道争当特区一体化先锋实施意见》以及产业、文化、城市更新等“1+5”文件,对园区产业发展和城市更新给予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布吉街道办还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园区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希望吸引更多优质的企业入驻园区。
在这一目标指引下,目前园区已委托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为园区编制整体发展规划,进行产业再布局。据规划,未来园区将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加强整体设计,形成统一的对外形象,并搭建一个从创业孵化到上市培育,再到上市总部经济的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基地。
此外,园区将强化产业专业园“分类推动、集聚发展”的运营理念,坚持“筑巢引凤”与“腾笼换凤”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建立信息开放与共享机制、企业入园与退出机制、监督与管理机制三大手段,引导专业园实现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与形态功能高端发展,形成“一园区一特色”的发展模式。
目前,总投资28亿元、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的中海信科技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已顺利封顶,进入主体装修阶段,预计该基地建成后将引进300家企业,产值将超过200亿元,或将形成布吉街道新的经济增长点。
■链接
未来可引进
高科技企业近300家
中海信科技园:
位于甘李科技园内的中海信科技园是一个集“产业加速、创业投资、上市培育”三位一体的科技企业上市服务综合体基地,目前园区占地面积9.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已建立起企业办公和研发平台的总部经济中心、拟上市企业产业加速平台、创新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等。2013年12月,中海信科技园还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这也成为深圳首家获此殊荣的民营企业。
据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科技园在园孵化、加速、上市企业已超过100家,均为互联网、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同时引进高科技人才3000多名,入驻率100%。
接下来,为了打造国内首家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基地总部,中海信科技园另一个大型科技企业服务综合体项目已破土动工,该项目占地近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49万平方米,投资28亿元,计划于明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据了解,建成后的综合体将整合证券、会计、法律、资产评估、投资、担保、银行、咨询等社会资源,完善上市培育体系,并通过“资本换股本、租金换股金、产权换股权”的中海信投资模式与优秀企业共同成长。据悉,整个中海信科技园最终可引进高科技企业近300家,或将成为全国首家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基地。
打造成全国领先的
高科技产业园
赛兔数码科技园:
“中国电子行业十大质量放心品牌”“深圳市知名品牌”“深圳市(手机及配件)特色工业园”……入驻园区仅5年的赛兔数码科技园,如今已硕果累累。据了解,该园区占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目前,园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手机及配件生产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集聚。
目前,赛兔科技园已有22家企业入驻,预计2014年度工贸总产值将达23.5亿元,为社会提供约5000个就业岗位。该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园区产业结构的现状,结合《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的发展定位,赛兔数码科技园今后将规划建设成为立足深圳面向全国领先的“手机及配件”高科技产业园区。
一座成长中的
智能电器产业园
本斯大厦:
本斯大厦由本斯集团下属企业深圳市波音电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已成为甘李科技园区的一张新名片。在这座大厦中,深圳本斯智能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明星企业。这家企业主要产品为湿巾机、嵌入式电磁炉、嵌入式电陶炉、电压力锅、空气杀菌清新器等生活电器产品,其中有14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据了解,目前深圳本斯智能电器有限公司系列产品已远销欧洲、北美、中东和东南亚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本斯柔巾机的技术和销售量更是长期处于行业第一,并连续获得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唯一指定专用产品”的殊荣。不仅如此,该公司的拳头产品——“云饭宝”在近几届深圳高交会上也成为耀眼明星,并远销全球。该公司董事长张滨表示,未来,本斯大厦将发展成为品牌家电的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并打造成一座智能电器产业园。
撰文:杜艳 吴妙慧 刘宇兰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