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9日04:54 来源:南方日报
文/龙润虎 陈炫达
牛鱼嘴本应唤作“鳌鱼咀”,粤语“鳌”与“牛”同音,牛的寓意也更加便于大众理解,于是慢慢大家也就习惯叫牛鱼嘴了。牛鱼嘴地处东城区秀田螺村大帽山,位于孖龙山青龙位,坐守镇边,与孖龙山的龙脉接壤。
相传南海普陀山下有一小湖,湖中生活着一条千年美鳌鱼,它不甘于一生呆在这小湖里,总想变身成龙腾云驾雾。它顺流游到南海偷食了海中龙珠,不料却化身成丑恶难看的怪物,无法再回到原来的美丽样子。鳌鱼十分气愤,觉得上天故意跟自己作对,于是便因怨生恨,在南海肆意杀戮,吞食当地生灵。一时间当地人心惶惶,怨声四起。
后来人们来到观音寺祈求观音,观音得知此事后,便前来将其制服。为避免恶鳌日后再危害百姓,观音菩萨便降服了鳌鱼并赐给文昌星君作座驾。自从文昌星君得到此宝物后灵性大发,凡有学子读书不聪明的,经文昌星君赐鳌鱼的津液饮过后就必金榜题名,于是就有了独占鳌头的美言。
有一天南海观音与文昌星君一起前往天庭参加蟠桃盛会,途经南粤到达今天清远大帽山时,鳌鱼见此处山清水秀,顿生留意;便乘文昌星君不备,偷偷下界来到大帽山自立为王,继续祸害四方。观音得知后十分震怒,施法令地动山摇、水山相覆,将鳌鱼镇压山下,不得动弹。
鳌鱼事后十分后悔,心想不该为了贪图一时之乐而失去一生自由,但为时已晚。
被镇压在山下的鳌鱼因不能动弹而饥渴难耐,奄奄一息之时,刚好有一个农夫在这里捡了一担田螺从此经过,鳌鱼说时迟那时快嗖的一声便用舌头将老农的扁担拉了过来,一口吞掉了整担的田螺。农夫见状惊慌逃脱,自此再没有人敢来这里抓田螺了。
若干年过去了,鳌鱼将附近的水喝干了、草吃光了,能吃的统统吃光了。附近的田螺为了躲避鳌鱼也纷纷钻进了石缝,但是因为没有水和食物,原来肥肥壮壮的田螺都消瘦的不成样子,附近的人们也抓不到田螺了,偶尔抓到的也是一个个瘦小可怜的瘦螺,于是人们便叫它们“瘦田螺”的名字,慢慢地,人们为了取个好彩头便将它改成了“秀田螺”,这其中想必也寄托了大家的另一种期望吧。
不久后,观音和文昌星君得知鳌鱼被压在山下依然不思悔改,令附近百姓望而生畏、草木不生,便警告它如不能潜心修行、造福百姓,便将其关入千年冰窟,忍受千世轮回的寒冬折磨。鳌鱼无奈之下只得向菩萨和文昌星君保证竭尽所能为百姓和苍生造福,滋养万代。自此之后,这里树繁叶茂、水清人秀。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鳌鱼用自己的真诚换来了当地百姓的安居乐业,看着这大好河山和勤劳的百姓,鳌鱼也渐渐将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家,本本分分的背负着这片大山与世代子孙和睦共处。后来此地就出了两个大才子:清末民初年代朱汝珍(榜眼)和光绪十一年(即1885年)乙酉科钦赐第一名举人黄昌祚。
正是这祥和的灵气和美丽的景色,牛鱼嘴每年都吸引来自西伯利亚的禾花雀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过冬、嬉戏游玩,每次总是玩得不亦乐乎,渐渐地来到这里的禾花雀就越来越多了。
有一年的冬天不知何故天气异常寒冷,突降大雪,来到这里的禾花雀们一时不知所措,便纷纷藏身到树藤下三三两两相拥以抵御寒冷,渐渐的大家都睡着了。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禾花雀们打算飞出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脚已经被冻住,黏在树藤上飞不出来,怎么挣扎也挣脱不了。几天过去了,禾花雀们在寒冬中又冷又饿眼看都不行了,鳌鱼耳边想起了观音与文昌星君的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于是鳌鱼便将树木的养分输入禾花雀身体救活了它们,但是它们也因此与树木真正地长在了一起。有人说禾花雀们是为了报答鳌鱼的救命之恩纷纷变成了一朵朵美丽的禾雀花与这里的山水树木一起陪伴着鳌鱼,这也许就是牛鱼嘴为什么有那么多禾雀花的原因吧。
禾雀花是为感恩而生,这种感恩不只因为鳌鱼的救命之恩,或许更是因为这片山水的抚育之恩,禾雀花的成双成对是一种责任和友爱的象征。禾雀花能够成为清远市市花,也许跟它被赋予中华民族核心价值意义有着一定联系吧。(下期更精彩)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