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08:05 来源:福建日报
与林古锥再次见面,始于朋友的邀约。日前,我们驱车来到漳州芗城区天宝镇珠里村。车停村口,循着村道走向林语堂文化园。眼前一片一望无际的蕉林,午后斜阳穿过蕉叶,斑斑点点洒在一幢幢崭新的别墅上;别墅前,鲜花翠草丛丛;清水潺潺的排水渠里,几只小鸟扑腾嬉戏着……
正迷醉在景色中,老朋友林古锥笑呵呵来到跟前。两年前,我们来珠里采访时,这个地地道道的焦农大嗓门一开,周围的鸡鸭几乎都被吓跑,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现在,他义务担任文化园导游。
“林语堂文化园建起来后,村子变化越来越大。”林古锥一边领着我们走上蕉园木栈道,一边比手画脚兴奋地介绍,“不仅建了木栈道、临江步行道,还建了天宝香蕉现代农业观光园。整个村子成了一个大公园。”
不时有村民从栈道上跑过,林古锥说:“现在很多村民都习惯早上、下午来跑步锻炼,晚上到玉尊宫广场跳舞娱乐。”
“环境变了,人的思想、生活方式、文化素质也会跟着变。”林古锥说。
他说自己年轻时没怎么读书,义务当导游后,觉得形势逼人,“不提高,不行了”。原本他只说闽南话,为了用普通话说对景点名称,兜里总揣着新华字典和笔记本,“忘了马上查,查完就记本子上”。现在他已基本能用普通话和游客交流,英语单词也能说几个。
走出栈道,沿台阶攀上天宝阁。呷一口珠里山茶,俯瞰万亩蕉园,绿色层层叠叠。
在闽南话中,“古锥”就是很美的意思。我们不仅叹道:“真是人景合一,‘古锥’!”
(来源:福建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