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姜文“不接地气” 徐克“重塑经典”

2014年12月17日04:15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姜文“不接地气” 徐克“重塑经典”

  14日晚上,姜文花费4年打造的贺岁大片《一步之遥》在几经波折之后终于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首映典礼。15日上午,徐克新片《智取威虎山》也在北京举行了首映。两部超级大片接连首映,颇有一些“较劲”的意思。

  从观众反应来看,两部电影的评价可谓冰火两极。《一步之遥》骂声一片,《智取威虎山》则收获了大量好评。大家期待已久的姜文,这次交上的是一部“不接地气”的作品:顶尖的制作、顶尖的演员、顶尖的投资阵容,但却因为故事的缺失导致了电影的空洞。而徐克此前被很多人质疑,一个香港导演能否拍好红色经典?但他却拍出一部连原著作者曲波的女儿都称赞的电影。

  《一步之遥》获差评

  不够接地气观众看不懂

  《一步之遥》的前期宣传做得非常细致。四年以来,不断传出这部大片的各种消息。但看完之后,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却都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就连首映礼嘉宾任志强都在微博上表示“没看懂”。

  该片的问题其实一部分源自姜文在电影里的“致敬”桥段太多了。全片第一个镜头就是对《教父》的致敬。不仅场景、角度与《教父》一模一样,甚至连姜文衣服上的红色胸花都是在模仿《教父》。而这种“致敬”镜头充斥在全片当中,比如对默片时代的致敬、甚至还有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模仿……这种技术性的细节反而削弱了电影本身的故事性。以至于有观众表示,这部电影“场景精致,音乐大气,人物表演也都尽了最大努力,但就是故事本身不够吸引人”。

  在观影之后,观众的意见也分为两极。有部分姜文的铁杆粉丝认为,这部电影需要“消化一下”,因为他们要体会电影中的各种隐藏含义,也有观众谨慎地表示自己“没看懂”。此外,还有一部分观众表示,这部电影本身并没有任何难懂的地方,就是越拍到后来越不“接地气”了,“讲电影本身多于讲故事,看得出姜文想表达一些东西,但现在的观众其实并没有义务去影院理解你,他们就是来影院找点乐子,得顺着观众的喜好来做才行。”对于这种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或许是之前宣传的原因吧,此前片方一直给大家误导,让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跟《让子弹飞》有很大关系,而且因为《让子弹飞》的喜剧标签,以及葛优这样的喜剧大师出演,大家潜意识中会认为这部电影也是一部以北洋时代为背景的轻松贺岁喜剧。但实际上这部电影很严肃,这样就给观众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落差,所以看完电影之后需要一定时间冷静下来再去评价可能更好。”

  《智取威虎山》获好评

  徐克再现现代“红色经典”

  相比于《一步之遥》,徐克的《智取威虎山》这次却受到了一致好评。不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场景的设置,都让很多观众对当年那部红色经典有了新的体验。而张涵予扮演的杨子荣、林更新扮演的少剑波、佟丽娅扮演的小白鸽和梁家辉扮演的座山雕,让《林海雪原》原著作者曲波的女儿都盛赞:“完全符合我心目中的想象。”而当天观影的不少观众都认为,徐克这次对于红色经典的重塑相当成功。

  虽然是香港导演执导,但这部电影基本保留了原著的结构,只是给威虎山增加了一个“压寨夫人”青莲(余男扮演)。而原著中最经典的桥段如智斗小炉匠、打虎上山、夹皮沟大战、百鸡宴等均在徐克的3D镜头下得到了极大的展现,戏剧张力十足,尤其是杨子荣面对威虎山八大金刚时,一口的“黑话”如“天王盖地虎”等,让很多有点年纪的观众都禁不住跟着念叨起来。此外,由于技术的进步,这次将杨子荣“打虎上山”的场面展现得也异常惊险,张涵予透露说,光是这场戏他就拍了半个月的时间。“而且是无实物表演,当时那身衣服都几十斤重,我还要穿着在树上爬上爬下,特别困难。”

  对于此前自己面对的质疑,徐克也表现得非常坦然:“我知道我是香港导演,但我1979年在纽约唐人街给人免费放电影时就放过老版的故事,所以这一直都是我的梦想。很多人说我不了解这段历史,但是,既然贝托鲁奇能拍《末代皇帝》,为什么我不能拍红色题材?当导演就要面对挑战。好的故事就要有人来做。”

  至于为什么取消了原著中的女土匪“蝴蝶迷”,却要增加余男这样一个“青莲”的角色,该片监制黄建新解释说,其实这与电影的现代性有关。“现代电影要保持当代语境,我们经常说当年某个电影多经典,但如果真拿出来放映,肯定没人会看。经典只存在于分析和记忆中,不在消费中。所以我们要重新进行电影的结构组合。我们会把当时的文化、语言、逻辑当成历史来看。所以,很多经典才会不断被翻拍。”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郑照魁

  发自北京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