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04:14 来源:南方日报
绘图:杨佳
16日早间,美国Milberg LLP律师事务所宣布,将代表聚美优品(以下简称聚美)的投资者发起集体诉讼,指控聚美优品及其特定高管违反了美国联邦证券法,向投资者发布了虚假的、误导性的声明。这已是本月聚美在美遭遇的第三场来自投资者的集体诉讼。
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于16日午间发表微博,首次公开作出了回应。他表示,此前假货风波涉及的是第三方手表业务,非核心化妆品业务,现已砍掉了第三方平台业务。律所起诉目的是为了获得赔偿,在美国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小星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认为,中概股企业在美国受到投资者起诉并不鲜见,一般是赔偿和解。
●南方日报记者 彭琳
聚美市值缩水60%
12月16日早间,美国Milberg LLP律师事务所宣布,将代表2014年5月16日到11月19日之间购买了聚美优品股票的投资者向纽约东区的美国地区法庭发起集体诉讼,指控聚美优品及其特定高管违反了美国联邦证券法,向投资者发布了虚假的、误导性的声明。
控诉称,聚美优品在从第三方平台销售转向商家直销过程中未能披露营收模式的调整情况;上述模式的转变对聚美优品现有的盈利模式存在巨大风险;聚美优品并未如其所承诺的那样扩大在第三方平台市场的份额。综上所述,这导致聚美优品股票价格下滑并使投资者利益受损。
据悉,这已是本月聚美优品在美遭遇的第三场来自投资者的集体诉讼。上周,Robbins Geller Rudman & Dowd LLP和The Rosen Law Firm两家律师事务所以类似的原因起诉聚美优品,并指责后者并未向投资者明确阐述来自第三方平台的潜在隐患。
受诉讼事件影响,聚美优品在12月11日美股常规交易中大跌5.33%,报收于12.78美元,而聚美优品股价曾在年8月18日触及39.45美元的高点。市值已经从最高点55亿美元,降到现在的19亿美元,缩水60%。
王小星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认为,聚美遭到投资者诉讼的根本原因是业绩下滑,导致股价下跌。不过,王小星也表示,中概股在美国受到投资者起诉是很常见的事情。一般的解决方案是和解,赔偿投资者相应资金。
记者随后联系了广信君达等多家律师事务所,因涉及上市公司,均表示不方便发表意见。而据此前媒体报道,郝俊波律师事务所是参与此次聚美诉讼的唯一一家中国律师事务所。郝俊波律师认为,由于怀疑公司信息披露等存在问题而造成的投资损失,并进行诉讼要求公司对此进行赔偿的案件非常常见,甚至在美国市场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从结果来看,大部分案件都以公司与投资人进行调解结案,投资人可按一定比例获得赔偿。
就在12月11日,郝俊波律师事务所发出了公告:向全球范围征集聚美投资者,准备发起集体诉讼。
聚美优品公关负责人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相关诉讼事宜已交给聚美美国律师事务所处理,一切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中。
陈欧自称“最干净电商”
接二连三遭到美国投资者集体起诉,陈欧终于首度发声,在其微博撰文《你永远不知道,陈欧这半年在做什么》予以回应,声称“你们只看到售假传闻,却没看到聚美是最干净的电商。”
对于前段时间爆出第三方平台手表售假事件,陈欧表示聚美的核心业务是化妆品,第三方手表完全是边缘业务,但在事件中却伤得最深。“很多消费者会以为聚美是化妆品售假,我们的核心业务受到重创。”
不过,陈欧也承认管理出现了漏洞,早期聚美做非化妆品即平台业务的时候,只要商家提供授权书,加上在其他大型平台的运营规模作为凭据,就会允许商家进入聚美的平台。假货风波后,聚美砍掉了整个第三方奢侈品的业务线,现平台业务转型自营。
电商平台假货问题一直被外界诟病,近年来奢侈品成了重灾区。易观国际王小星认为,“聚美优品主营化妆品,无论自营,还是第三方合作,都不一定保证与厂商拿货,很多时候是经销商。这样一来,对于正品的把控很难控制。”
而对于美国投资人的起诉,陈欧认为背后有深层利益链。“起诉的目标,自然是公司进行赔偿,这样律所就会赚钱。这在美国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也使得美国有一批律所专门盯着上市公司,在第一时间去当‘第一原告’,获得最大利益。这些律所和律师又被称作‘股市秃鹫’。”
陈欧还透露,这半年时间在约见各大化妆品品牌,邀请加入防伪码体系。同时,还在加大跨境电商的比例,通过海外直采,以接近免税店的价格给到消费者。“聚美是获得化妆品品牌授权最多,也是唯一一家能够官网验真的电商。”
对于聚美平台化妆品获品牌授权,官网验真的做法,王小星认为将大大提高正品率,但前提是电商平台所有的产品都获得品牌授权。艾媒咨询CEO张毅则表示,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假货,但可以有所减少。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