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04:14 来源:南方日报
郭家轩
今年下半年以来,股市表现极为火爆,但仔细一问,其实赚钱的股民并不多。比如引领这波上涨的券商股,很多人在行情刚开始时买入了券商股,但真正能够拿住的较少,赚了百分之十几就卖掉了,最终放跑了大牛股,只能望“牛”兴叹;另有一部分股民则是盲目追高,月初券商股的首次“大跳水”,让这些人栽了一个大跟头。
其实,这种现象很普遍。在每一轮熊市向牛市过渡的阶段,市场震荡会尤为明显,由于难以看清局势,无法始终持有“潜力股”,让很多人都有放跑大牛股的经历,而这也恰恰是考验股民“炒股”智慧的地方。
近期,市场反复上演“过山车”走势,指数盘中振幅明显加大的同时,沪深两市量能延续保持高位。后市A股将走向何方?这让不少股民看不懂。
影响此轮市场趋势性反弹的关键因素是资金驱动力的持续推动,而增加了杠杆的增量资金无疑让A股上涨“如虎添翼”。不难发现,在市场经历上一阶段的快速过热追涨后,上周由增量资金推动型上涨的速率已发生微妙变化,而获利盘回吐放大了指数回踩的力度,也受到了当前市场杠杆多元化环境的影响。
前一周以来,沪指先后冲上2900点和3000点,两市量能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尤其是在上周二,沪指当日振幅高达257点,两市单日量能合计更是达到12664.95亿元的历史天量。值得注意的是,券商和银行双重杠杆的推动,正是撬动本轮资金驱动型反弹的主要推手。这其中,融资融券余额的提升,又与A股关联效应最为显著。
11月21日以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超过116亿元的个股分别是金融股中的中国平安、中信证券、兴业证券和浦发银行。本轮市场的前期上涨过多依赖于金融股的引领,而本周伴随着保险、券商指数的冲高回落,A股表现出扩大的震荡行情。由此,融资融券余额的高增长,同步放大的是A 股市场大幅波动的空间。
事实上,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在A股前几年的历史中,这种由资金推动的纯指数性行情发生了多次。笔者认为,与本波行情较为相似的应是2006年底至2007年初的金融股行情。当时也是金融股引领大盘独涨,而中小盘股票表现很差。当年的这一波行情最终以227点暴跌结束,随后股市完成了风格切换。而就今年此轮行情表现来看,市场背后的机构主力显然是有备而来,因此暴跌并不一定意味着牛市行情结束,其更大概率的是完成风格的切换,从而在来年开启牛市的第二波行情。
长期来看,今天颇为困难地站上3000点,迟早会成为地平线,而3000点也不会是中国股市的终点,未来向上的空间仍然存在。而这个位置也极有可能是一个漫漫“牛途”中的驿站,大盘需要在这里停留消化掉很多东西:比如板块严重分化的结构性矛盾、短期成交量的过高、融资规模的过大,最重要的是要消化掉不少股民企图“一夜暴富”的幻想。
除此之外,坚定地持有潜力股或许才是正途。要想克服投资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必须做到对投资标的了解。了解上市公司的过去,并准确预判其未来,这才能有效解决“持有”的问题。任何在市场中获取丰厚回报的投资者,无不都是通过持有有限的个别优秀企业,经过相当的一段时间,与企业一起成长,从而为自己资产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南方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