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党群联络点”把服务送到家门口

2014年12月17日04:11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党群联络点”把服务送到家门口

图为南洋花园成立居民之家,送服务到家门口。

  陶清清 摄

  最近的一个周五,南湾街道怡乐花园党群联络点,老党员、退休教师刘栋皆忙碌着与相关部门商量,如何尽快救助小区一位间歇精神病单亲妈妈。他说自从小区成立党群联络点后,党员服务居民更方便了。

  事情还得从5个月前说起,今年7月,南湾街道首个党群联络点在康乐社区怡乐花园挂牌成立,小区支部党员、楼栋长、志愿者及业委会代表36人成了联络点成员,每天安排1名党员和1名联络员,收集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政策宣传,帮助联系相关部门,主动亮明联络点党员身份,让群众找到表达意见诉求的主心骨。

  “我们把这种‘三级网格党组织、六员服务型党员、零距离服务群众’的模式,取名叫360党群同心圆模式。”南湾街道组织部负责人表示,他们在怡乐、南洋、荔枝等小区推广建立党群联络点、居民之家,把服务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效应和党员干部“肌肤细胞”作用,受到居民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党群联络点、居民之家成了小区街坊“拉家常”、自治议事的重要载体,以及党代表进社区听民意的重要平台。“建设小区投资委员会”和“进行小区围合式管理”等具体构思亦正在酝酿推动,并进入资金运作。

  业内人士指出,南湾街道通过360党群模式,实现了社区党委引导与居民自治、自我管理的有效结合,将进一步补齐基层治理“短板”。

  首设党群联络点

  党员下沉居民中 服务送到家门口

  红色的马甲,满脸的笑容,忙碌的身影,小区的环境变得更美了。这是近日南湾街道怡乐花园党群联络点的“出工”场景,自7月9日南湾首个党群联络点在这里挂牌以来,党群服务已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老党员刘栋皆是怡乐花园党群联络点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小区多年来水电费抄表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群众意见较大。了解群众诉求后,刘栋皆第一时间向康乐社区综合党委反映,并发动党员与小区居民在党群联络点促膝交谈,与小区物业公司人员共同商讨居民提出的小区用电抄表到户诉求问题。

  不久前,抄表到户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怡乐花园郑阿姨告诉记者:“我们找到党支部,他们很热心、很热情地接待我们,及时给我们解决问题,我们很满意。”

  据悉,党群联络点实行“党组织+党员”、“党员+群众”服务模式,由花园小区党支部书记具体负责,成员由花园小区支部党员、楼栋长、志愿者和业委会委员等组成。联络点每天安排若干党员群众开展志愿服务,主要开展清洁小区环境、义务巡逻巡防、收集民意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律等工作。

  “为了让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早发现,早解决’,党群联络点注重第一现场,建立基层党组织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双向直通’机制,畅通民意诉求通道。”南湾街道组织部负责人介绍。

  在化解矛盾时坚持“三个对接”:与诉求人对接、与基层党组织对接、与业委会对接,确保一般问题化解不出居民区或社区。同时,充分发挥联络点资源优势,将群众的关注点引导到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活动中来,先后组建了夕阳红老年舞蹈队、老年保健班等群众组织。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便民惠民活动,让党员“动”起来、群众“乐”起来。

  目前,南湾街道已在康乐社区和南岭村社区多个地方建立党群联络点,把党群服务阵地建到了居民的“家门口”。

  打造党群同心圆完善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

  为了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南湾街道以社会建设“织网工程”为载体,建立街道、社区、花园小区三级党组织体系,把街道定为1个大网格,划分14个中网格,81个小网格,409个基础网,并重点在小网格组建党组织,将党组织延伸触角到楼栋。

  “我们要求党员争当‘六员’,即社会建设组织员、转型发展谋划员、社情民意调查员、政策法律宣传员、困难群体帮扶员、和谐社区维护员。”南湾街道组织部负责人表示,他们以民生需求为导向,零距离服务群众,构建党群同心圆,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的工作地方就有党的组织。

  目前,南湾实现1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率先设立党群联系点,把服务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开展“百名干部进千家,千名党员进万户”活动,组织党员群众结对子1700多对,梳理群众困难近2000条,建立办结服务台账;设立群众“心愿墙”、“畅言吧”,收集群众“微心愿”600多个,销号办结500多个;对困难群众做到电话住址、家庭情况、实际困难、诉求期盼“四知晓”,走访慰问1000多人次。

  南岭村社区建成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构建“党员+义工+社工”三联服务机制,形成“一公里服务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心愿墙上,贴满了颜色靓丽的心愿便签,不时有党员来这里领办“微心愿”。这些“微心愿”该如何领办呢?南岭村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有许愿人,就有圆梦人,社区有一支260人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党员+义工+社工“三联”服务机制,可以满足居民一个个心愿。

  康乐社区率先成立“爱心银行”,已发爱心存折600多本,以“党员+群众”服务模式,构建了“5分钟服务圈”。去年,社区100多名党员志愿者全部成为爱心银行的“造血红细胞”。志愿者们从“行长”到“员工”,轮流承担社区义务巡逻、义务调解、义务劳动等,服务项目达20多种。在他们的带领下,如今,爱心银行迅速壮大,志愿者人数逾千人,“党员+义工+社工”合力为社区的环境卫生、治安巡逻、邻里矛盾调解、残疾及特困家庭帮扶等服务“输血造血”。

  在此基础上,南湾街道还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大队,现有30支中队,25支分队,约有1660多名党员志愿者,建成党员志愿者服务站101个,启动“万名党员群众结对子”,建立党员连心卡,建立长期帮扶联系。通过开展设立意见箱,开办畅言吧,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社情民意,贴心帮民办实事,推动党员在“八小时”外联系服务群众,构建了一个零距离服务的党群同心圆,推动群众服务的全覆盖。

  值得关注的是,南湾街道以“打造三级党建共同体、培育六员服务型党员、零距离服务群众”,归纳为360党群同心圆;南湾街道通过360党群同心圆模式,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效应和党员干部“肌肤细胞”作用,受到群众欢迎。

  “党群同心,其利可断金,其力可移山。”专家指出,党群同心圆,不仅仅是一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更是构建基层党群关系的“新桥梁”、“新通道”。

  样本

  怡乐花园

  每个党员就是一个服务群众“WiFi热点”

  康乐社区仅0.9平方公里,有1.2万户3万多居民,社区成立之初,社会管理混乱,信访投诉量居高不下。近年来,社区以党建为龙头,建立了“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织体系。为及时处理、协调居民群众的难题和困难,全天候服务群众,康乐社区综合党委在怡乐花园小区成立首个党群联络点。

  “形成党群服务‘WiFi’热点,每个党员就是一个热点。”该社区负责人介绍,如今社区综合党委下属有6个支部、18个党小组、8个党群联络组,共有125名党员,每200米内就有一个党组织,每80米内就有一名党员,一个“5分钟社区服务圈”的雏形初步形成。据了解,下一步康乐社区准备继续细化党群服务,建立居民互助点,实现社区自治。

  2

  样本

  南洋花园

  社区服务中心为“掌” 居民之家是“指”

  11月26日下午4时许,南岭村社区南洋花园,放学的孩子们欢快地跑过,在花园一角,“南洋花园居民之家”蓝色牌子非常显目,门口空地上放有3张乒乓球台,几名退休老人正在切磋球艺,而在“居民之家”里面,家长带着小孩在看书。看着居民们脸上开心的表情,南岭村社区工作站站长彭颂望也露出笑容。

  据了解,由于外来人口较多,不少新建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很难满足需求,一些居民提出没有活动场所。今年10月,在调研基础上,南湾街道和南岭村社区创新建立了3个“居民之家”,在南洋花园、荔枝花园、英郡年华三个人口集中小区,搭建“党群联络点”,在家门口近距离服务居民。

  记者在南洋花园居民之家看到,这个面积约为六七十平方米一楼临街出租屋内,装饰得很温馨,图书角、健身区、意见箱安排得井井有条。党员志愿者每天轮流值班,服务时间从早上9时到下午6时。“居民之家建立一个月来,效果还是很显著,居民投诉的乱摆卖脏乱差、晚上打麻将噪音扰民等问题相继得到解决。”彭颂望说,党群联络点设置的民意登记本上,每天都有新的意见,说明这一模式得到大家认可。

  “如果说社区服务中心为‘手掌’的话,居民之家就是‘手指’。”业界指出,“居民之家”真正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零距离”服务群众。

  记者了解到一个最新情况,在看到现有3个“居民之家”成功运行后,南岭村社区其他小区居民纷纷打报告申请,希望能把“居民之家”党群联络点推广到自家门口。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