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面对接踵而至的奖项,赵丽宏保持安静与沉着 任时代变化,写我自己想写的

这是1998年赵丽宏与上海市北中学学生交流。 陈焕联 摄(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施晨露
“这是我的故乡,我生长、生活的城市对我几十年文学写作的赞许和肯定,对我来说,很有意义,也很重要。”得知获得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的消息时,赵丽宏正在北京参加18卷本《赵丽宏文集》研讨会。除了出版大部头文集,去年10月,赵丽宏还获得塞尔维亚斯梅德雷沃金钥匙国际诗歌奖,可谓收获连连。对于记者的评价,赵丽宏连连摆手,“我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作家,只是一直在做自己觉得有意思、想做的事。奖项不是我追求的,都是突然降临的。”
“以不变应万变”
开始写作对于赵丽宏来说是一个意外。插队落户回到故乡崇明岛,就像那个时代的任何一位普通青年一样,孤独感和对前途的茫然袭来。文学成为黑暗中的一盏明灯,“那时就是每天在油灯下读书,写日记,就这样慢慢地开始写作,根本没想到这些文字将来要发表。”一写就是40多年,有出版机构想为他出版全集,赵丽宏坦言:“刚开始听说出版社的计划,以为对方是骗人的,我又不是那种畅销作家……没想到他们花了两年半时间,真的拿出了这套书。面对这一大堆书,我自己也感到惊讶。欣慰的是,我这40多年总算没有白过。”
18卷《赵丽宏文集》收入了赵丽宏除戏剧剧本外几乎所有发表过的文字,每篇文章后都详细记载了成文时间。赵丽宏说,这不仅是他个人的一份文学履历,也在无意间记载了时代的变化。他自比“礁石”,“任激流冲击,浪花飞溅,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安静与沉着”。“以不变应万变”是他的信念,“不管世界发生多大的变化,不去迎合它,不要因为时代变化而去改变我自己,就是写我自己想写的。说高点可能是坚持理想,其实就是我心里怎么想的我就怎么写。”
赵丽宏的“不变”也让很多同行赞赏。作家张抗抗评价《赵丽宏文集》是一套“君子之书”,“写作是件艰苦的事,而赵丽宏始终是一个非常有定力的作家。‘恒守’是他的特点,包括他的写作方式和写作风格的恒守,也包括他思想立场和文学观念、美文追求的恒守。”
“真诚为人,安静为文”
去年,赵丽宏完成了长篇小说《童年河》。他向记者透露:“手头又已经完成了一部新的长篇小说”。除了“管”一本杂志——《上海文学》,赵丽宏还有很多其他公务与杂事,但他始终给读书和写作分配最多的时间。他的身上总带着一本诗歌草稿,一有空时便拿出来修改,记下所思所想。作家肖复兴形容赵丽宏的特质是“真诚为人,安静为文”,“人和文互为镜像,在文中可以明显看到他的人,在人中又情不自禁想起他的文。”他感慨,“安静是这个时代稀少的品质。我得向赵丽宏求教,怎样能在繁忙中静下心来。”
赵丽宏说,自己从不是一个大红大紫的作家。其实,他是作品被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最多的当代作家之一。“时常遇到中年读者,激动地告诉我从课本里读到过我的作品,但我不把它当作一种光荣。”在塞尔维亚领奖时,他谦虚地说,能得奖是因为自己的作品被译介到当地。“奖项确实是标杆之一,但它并不是总那么准,还有很多从来不得奖的作家写得非常好。”临别时,他叮嘱记者,“这次得奖了,也不要写我写得太多了。”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