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淘汰“权力掮客”须得扎密扎严制度笼子

王孺

2014年12月17日16:5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备受关注的“权力掮客”、山西女商人丁书苗(本名丁羽心)案件一审“落槌”: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16日一审公开宣判,以行贿罪、非法经营罪判处丁羽心有期徒刑20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2000万元,罚金人民币25亿元。(12月16日 新华网)

所谓“权力掮客”,就是靠固有的关系网,在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牵线搭桥、介绍贿赂并从中渔利的人。其实,“权力掮客”的产生并非偶然,中国传统的“人情文化”为其提供了载体,“权力掮客”依靠“熟人关系”,实现了人际关系上的资源交换,成为滋生贿赂犯罪的催化剂。而一些干部存在的“官本位”思想,则为“权力掮客”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导致其恣意妄为、狐假虎威。

丁书苗被判罚金25亿元,既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也暴露了“权力掮客”的巨大“吸金力”和“破坏力”。从覆盖面来说,“权力掮客”的产生,往往对干部造成大面积腐蚀,牵扯到大量单位、部门或个人。从成本上来说,由于“权力掮客”增加了腐败的间接性、隐蔽性,导致贪腐罪行不易被发现,无形中增加了反腐成本。而从社会稳定来说,“权力掮客”的介入,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制造社会不公,留下无数后患。

行贿人需要“捷径”走歪门邪道,一些干部则需要金钱、房车等利益,“权力掮客”就在中间牵线搭桥、提供方便,故而大有市场、屡禁不止。对付这种生命力顽强的“铁三角”式腐败,必须主动出击,依靠制度发力。中国刑法第392条规定了介绍贿赂罪,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是法律层面对“权力掮客”的直接威慑,但由于制度不够完善、有关部门重视不够,结果还是无法彻底铲除这颗“毒瘤”。

笔者认为,要彻底淘汰“权力掮客”,必须得扎紧制度的笼子,从制度的“密”和“严”上下功夫才行。一方面要完善相关制度,对干部行使的权力加强监管,对违规行为的惩治明确“尺码”,通过织密制度之网,拴住脱缰的权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对于不断滋生腐败的“权力掮客”,必须严查严打、严防死守,通过建立带电的“高压线”,防止制度“放空炮”。而更重要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干部自身发生“病变”才是“权力掮客”乘虚而入的根源,所以必须从严管理干部,为干部戴上更严密的“紧箍咒”。

只有干部的权力无法出轨,“官本位”没了市场,才能斩断“权力掮客”的生命力,使其无立锥之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