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本土打造VS德国标准

2014年12月16日12:45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本土打造VS德国标准

“就业经理人”首次进入招聘会,能更贴近市民多层次的就业需求。

焊工职业技能竞赛上,技工们一展身手,优胜者还有机会申请入户佛山。

  近日,禅城举办了一场装配钳工大赛,特别的是,这场职业技能竞赛开启了“本土打造”与“德国标准”的竞技,成为佛山首次引入德国“双元制”试题标准的高规格技术比武,来自肯富来、科达、恒力泰等企业的近300名装配钳工参赛,成为“本土制造”首次对垒“德国标准”的标志性赛事。

  ●专题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阎锋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制造业“朋友圈”比武切磋

  这是一场特殊的装配钳工技术大比拼。作为制造大市的佛山,第一次把“德国标准”引入钳工职业技能竞赛,并第一次采用先培训、后比拼的办法设计比赛流程,大赛吸引了近300名一线技术工人参加,最终,来自11家企业的65名优秀选手脱颖而出,参加了决赛。决赛结果将于近期公布。据悉,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Horst专门提供了德国机械标准的技术支持。

  在这场严苛的考试中,工人们第一次面对德国“双元制”理论和实操试题,他们不仅要接受机械加工、钳工的工艺操作考察,还要就PLC安装、连接、程序编写和调试等接受挑战。成绩合格者获得装配钳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工)证书,参赛优胜选手还将获得“广东省技术能手”称号,此外,优胜者还将有机会以高技能人才资格获得申请入户佛山的通道。

  “佛山企业界很是兴奋,能够派出员工参加这样的比赛,就意味着禅城本土打造出的技能选手,可以与‘德国标准’同台竞技!”一家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不过,相比于外界“本土能否抗衡德国标准”这类提法,承办方佛山市机电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张春生在总结竞赛时,则更倾向于“先培训、后比武,中国工人反而吸收了更多营养”。

  她认为,组织这样的比武切磋,其实在更多意义上是机电“朋友圈”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上演的一场技术人才大检阅。“借鉴德国‘双元制’试题,在佛山机电圈子里,一线技术工人的技能要求和技能评价标准将更贴近佛山企业的转型需求。”

  “张大姐,我们又遇到技术问题了。”被企业负责人亲切称呼为“张大姐”,张春生见证了佛山企业核心控制部件的转型升级路径,一个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德国PLC控制系统正在越来越地深入到佛山装备制造业中。作为一家从校企合作到企业办学的技能培训学校,佛山机电学校频频承接企业的技术培训项目。其背后,操作、编程、维修等技术难题,以及对一线技术人才的新要求随之而来。“一个最为基础的问题是,工业4.0时代,技术设备不但要求一线工人懂操作,出了问题维修处理,还要具备在实际生产链条上的革新思维、程序定制等素质。”

  这个现象在南庄一家陶瓷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负责人看来,智能制造工业时代来临,亟需人才、技术力量的智慧“沉淀池”,技术比武与校企合作推动了校企、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效解决了企业遇到的实际技术难题。他认为:“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从以前的三菱控制系统,到今天的西门子控制系统,而是面临着产业工人、技术思维的全面转型升级,由此企业必须依托行业内的技术力量和智慧资源。”

  禅城技能人才已逾11万

  来自禅城区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禅城区技能人才已经达到11.3万人。从2008年至今,禅城区已经有1300人参加了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其中,700人通过了技能竞赛的理论和操作项目比拼,成绩合格后获得了国家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不少技能人才从技术比武中亮出了自己,实现了人生道路的转型。”该中心负责人表示,从2008年至今,禅城已经连续开展了多场职业技能竞赛,一提到禅城区的劳动技能竞赛,陶艺、茶艺、钳工、广告设计等技能竞赛还成为独特的“禅城品牌”,这些技能竞赛有的已经上升到省二类竞赛项目。这就意味着,参赛者甚至通过参赛可以直接拿到技工证书。2014年,禅城通过审批异地务工人员入户256人,高技能人才入户25人。

  禅城区人社局副局长于湘虹告诉记者,与传统的技能竞赛不同,禅城近年来的职业技能竞赛围绕企业所需的工种展开,涉及的主题多围绕禅城区产业结构人才所需,具有很强的社会实用性和引领性。其中,技能竞赛科目向服务业极大延伸、向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所需转变,这在员工和企业中得到了强烈反响。

  就在刚刚举行的2014年陶艺技能大赛上,记者注意到,来自韶关的陶艺师林丽芳,现场创作出了一只以独特羽毛表现技法栩栩如生的“母鸡”,她的“菠萝鸡”、“珍珠鸡”、“树叶羊”等创新工艺,通过这样的平台频频亮相,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像她这样的参赛者,大多是陶艺大师的徒弟或辅助工人,但凭着执着毅力和闯劲,勇敢地亮出了自己的技艺。

  在技术比武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禅城区人社局负责人透露,该局已经委托佛山水泵厂和欧司朗(佛山)照明有限公司牵头,将开展禅城区制造业企业技能人才的评价工作。由用人企业作为主体“定制”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创新的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将推动一线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更贴近佛山企业需求。

  聚焦

  去除“身份标签”、

  放开“市场的脚”

  电商、家政服务、创业培训最受欢迎

  记者从禅城区人社局获悉,禅城计划到2015年年底,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2万人,技师和高级技师要占到10%。从今年年中开始,在粤务工的劳动者,不分省内外和城乡差别,享受政府培训补贴的机会均等、待遇同等,去除“身份标签”后的新政搅热了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的热情。在禅城,电子商务、家政服务、创业培训等领域和岗位,因市场需求而成为技能培训中的“显学”。

  保洁员手持资格证补贴培训不问户籍

  婵姐(化名)从国星光电下岗已经十年了,这位曾经在电子流水线上挥洒青春的女工,刚刚拿到了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中级保洁员证书。近日面对记者时,她笑着说:“再上流水线,眼力不行了,手也跟不上了”。不过,已年近五旬的她,勇敢地拿起了抹布扫把,在迅兴职业技术学校的培训班里,拿到了保洁资格证书。赶招聘会、亮资格证、签约,最终在近五十岁的年龄成功再就业。

  “禅城培训市场正发生着很大变化。随着服务业岗位需求的大热,服务业技能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要求正在大幅提升。”迅兴职业培技术学校李校长告诉记者。在该校七百平方的课室里,烹饪、保洁、保健、插花、茶艺等是最受大家欢迎的课程。数据显示,仅2013、2014年,该校家庭服务业岗位培训人数就达到了800多人。“要知道,这与此前流水线上标准统一的生产工培训不同,服务业面对的客户对面千差万别,个性化要求更高。”

  “禅城已审批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2.6万多人次共计2400多万元。”禅城区人社局就业培训课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补贴培训对象不再分户籍地和来源地,在佛山务工的劳动者不分省内外和城乡差别,都有机会享受政府补贴的培训,并且学员自学或者自费参加培训都可以个人申请补贴,包括就业困难人员在内的禅城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的热情高涨。

  李校长还清晰地记得,2008年前后,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负责人,还奔波在格沙、张槎的工业区里,一家一家走访企业,口干舌燥地说服中小企业参与培训,到今天,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人口,不论是否本地外地人,只要参加培训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就能享受到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而且每提升一级职业技能等级,就可享受一次技能晋升培训补贴。从最初的“外省农民工培训”到到后来的“异地外来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再到今天无身份差别的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培训市场的这种变化,深深地打上了佛山产业转型和劳动力结构变迁的烙印。

  去除“身份标签” 放开“市场的脚”

  电商、家政服务、创业培训最受欢迎

  电商等新兴岗位培训为市场需求“解渴”

  今年3月23日,佛山创意产业园23号楼里,禅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设首场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班的授课现场。最初报名和安排了200多个座位,谁想第一堂课就来了300人,旁听座位一加再加,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全场课程下来,原来计划的课间休息时间都取消了。在学员看来,“由政府买单,在政府引导参与下,这种课程给我们的感觉是更靠谱、更受益,当然非常乐意牺牲周末时间来充电学习。”来自深圳的资深电商培训老师这样评价:“在我授课的所有城市中,遇到最热情、学习愿望最强烈的是佛山学员。”今年上半年参加培训的414位学员中,已经有355人获得了培训结业证书。

  来自电子商务协会的统计显示,在今年禅城举办的各级各类招聘会上,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美工、平面设计师、空间展示设计师等电商团队岗位炙手可热,电商相关岗位的缺口数以万计。

  不仅是电商培训受到热捧,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禅城今年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技能人才培训班。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师、电焊工、钳工、维修电工等高技能人才缺口,今年禅城首次开展了高级技师人才培训,并成功实现了培训层次的突破,截至目前,共组织培训高级工700人,技师400人,高级技师69人。

  整合社会力量服务区域技能岗位需求

  “禅城自己的职业技术学校并不多,通过组织电源行业协会、健博通、佛照明等多家行业协会和企业积极‘走出去’,禅城与清远、罗定、江门、肇庆等十多家院校签署协议,在这些技能人才的培育基地共同探讨现代学徒制合作。”禅城区人社局负责人表示。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和供需的平台,逐步放开市场的脚,加大信息和服务的整合、融合力度,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培训服务的社会化,将公办培训资源、民办培训资源与校企联盟等多方力量整合起来,融入民办职介机构的数据库,建立开放的就业求职信息网络系统……在探索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人力资源市场主体的劳动者和禅城企业感受到了此间的变化。

  现在,一走进江湾路的禅城就业服务大厅,求职者就会看到,随着智通人才民营人力资源机构入驻,大厅的人气和活跃度很高,禅城区域内各主要人才网站已经整合,个人求职与企业招聘能够直接在现场、招聘会和网络同步进行。

  “政府淡化了招聘会亲力亲为的组织者角色,角色正在向引导者和监督者回归。劳动力市场回归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作为人力资源的市场主体,在完成诸如‘限摩失业人员’专场招聘会等规定动作的同时,更致力于建立统一而开放的人才市场,不断细划的人力资源专场服务。”禅城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何炳新告诉记者。

  其背后,禅城一改此前在专业镇经济发展模式下,主要以中小劳务中介、一镇一村为主的人力资源服务模式,现在,禅城面向整个大佛山和产业城市转型升级需要,将公办优势与资源配置和操作效率更高的民营职介力量整合起来,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更为专业细化。文/图:阎锋

  ■特写

  “就业经理人”首次亮相招聘会

  从东方广场中庭望过去,远远地就看到了“就业经理人”的摊位。12月10日的一场大型招聘会上,祖庙街道后街社区的梁月颜大姐,第一次把“就业经理人”的摊位摆到了东方广场招聘会上,她爽朗热情的招呼,吸引了几位年轻人前来咨询。

  梁大姐在社区从事职业指导工作已经有一定的年头。今年8月,经过系统培训后,她被受聘为禅城区第一批“就业经理人”,这个新鲜的名号下,她的工作内容也随之升级。她不但要掌握社会工作的方法,帮助就业困难群众渡过心理关,在就业困难群体和企业用人需求之间架起桥梁,还要对就业困难群众进行跟踪服务,目标着重于实现“稳定就业”。她笑言:“可以说,为就业困难人员或者是有就业需求的群众,提供的是从就业指导到技能培训、心理调适等‘一条龙’的服务吧!”

  社区王女士已经42岁了,孩子还在读小学,靠着夫妻两人打散工,一家人的生活很紧张,但又达不到临界低保的硬性标准。梁月颜帮王女士分析了家中的情况和以后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一直做散工没有买社保,退休以后很可能就没有保障。在了解到一家事业单位招聘服务人员后,梁大姐从中穿针引线。但起初,王女士很不适应这个岗位,单位也颇有微词。梁大姐耐心了解情况发现,王女士工作能力没有问题,只是沟通方面稍有欠缺。在梁大姐的协调下,用人单位对王女士的考察试用期从三个月缩短为一个月。王女士终于成功签下了劳动合同,并购买了社保。

  在梁大姐看来,从劳动保障员变身为“就业经理人”,这是禅城就业服务中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新思路,零距离的贴身帮扶,更能实实在在贴近现在群众更个性化、多层次的就业需求。

  本版统筹:孙景锋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