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10:27 来源:光明日报
编者按
用歌曲讴歌中国梦、阐释中国梦、唱响中国梦,对于凝聚各方力量,激励人们投身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从今年5月15日开始,本报陆续刊登了由“中国梦”主题歌曲创作推广组委会遴选出的《光荣与梦想》《天耀中华》等20首“中国梦”主题第一批新创作歌曲。日前,“中国梦”主题歌曲创作推广组委会遴选出《时间都去哪儿了》《中国梦》等30首“中国梦”主题第二批新创作歌曲。本报从今天起开设“‘中国梦’主题第二批新创作歌曲”专栏,向读者推介这些优秀歌曲。
《时间都去哪儿了》是董冬冬、陈曦夫妇五年前创作的。当时,导演余醇找到老搭档董冬冬,想让他们夫妻为电视剧《老牛家的战争》配乐并写主题歌。这是一部讲父母孩子之间情感冲突的作品,小两口商量后决定,写一首感觉上类似《常回家看看》的歌曲。
陈曦先写词,但她很久都没有找到感觉。正好赶上她母亲过60岁生日。生日那天,陈曦偶然发现,妈妈看菜单时拿得老远,还眯着眼睛。而且妈妈聊天时总爱提起她小时候的事。陈曦突然感悟到,原来妈妈也会老去。从与父母的相处和儿时的回忆中,她悟出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个主题。
回来后,陈曦很快写出了歌词。她是在小院里长大的,“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是她儿时的记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是陈曦在和逐渐老去的妈妈相处中悟到的。
董冬冬读了歌词很感动。他从小被姥姥带大,当他20多岁想孝顺老人家时,她却不在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让董冬冬对歌词深有感触,他很快配好了曲子。“我反复念了几遍歌词,觉得前面的部分很像儿歌结构,所以我也将曲写得很简单,就像说话一样。在写到‘时间都去哪儿了’这句主题歌词时,我觉得应该是向上的旋律。当人们在唱这句的时候,应该是发自内心地回顾自己的人生。”董冬冬说。
以往谱曲,董冬冬多少都会对歌词进行调整,可是这次歌词和曲子配合得恰到好处。导演看后也赞不绝口,没有修改就直接通过了。
2014年,时隔五年之后,《时间都去哪儿了》火了。从荧屏到舞台,从电影《私人订制》到央视马年春晚,这首歌的曲调成了过耳难忘的旋律,歌词也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不是因为它有歌星大腕演绎,而是因为它有种直抵人心的力量。细水长流的亲情,在时间的冲刷下显得弥足珍贵。
董冬冬认为,选择“时间”这个宽泛的主题,也让陈曦跳出了个人情感的局限。每个人都要面对时间的流逝,所以无论大人小孩,谁听了都会有感慨。正是这种接地气的主题,让这首歌超越了年龄、性别、国别的界限,成为脍炙人口的歌曲。“要多体验生活,发现生活,让灵感来找你。”陈曦说。
董冬冬:1981年生于北京,职业影视剧作曲人,配乐代表作电影有《无人区》《北京爱情故事》《心花路放》,电视剧有《咱们结婚吧》《永不磨灭的番号》等。
陈曦:80后作词人,祖籍山东滕州。2005年开始,与董冬冬搭档为影视剧创作歌曲,代表作有《时间都去哪儿了》《终于等到你》《义气》《失恋style》《我们彼此错过的年华》《不曾放弃》等。(记者 郭超)
(来源:光明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