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斗门,跨越千年的印记

2014年12月12日08:04    

原标题:斗门,跨越千年的印记

gaodemin_副本.jpg

此文为中国文明网微信订阅号特约来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华文明古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地区,传承着各具特色的风俗生活习惯,成为璀璨的民俗文化。然而现今国民吸取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却已渐渐忽略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开始变得没落和消沉。深为老一代人喜爱的传统表演艺术、民间美术、民俗活动、民间礼仪、传统技艺等,却没有多少年轻人能够熟悉,有些甚至面临绝代而失传。在珠海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斗门镇为孩子们留下了一方充满浓浓传统文化韵味的净土,在文化的传承上留下深深的刻痕。

  走在洋溢着近代风情的斗门古街,耳边仿佛响起孩童们的歌谣: “喜鹊喜,贺新年,阿爸金山去赚钱,赚得金银千百万,返来起屋兼买田。”一声声一句句传唱着古街当年的繁华与奋斗史。踏上石板路,岭南特色的骑楼、泛黄的外墙、怀旧的彩色玻璃,各种老字号茶楼、打铁铺、家具行、商号琳琅满目、迎面而来,恍惚间时光交错,历史的画卷在眼前铺开,街上再次走动着长袍长辫子的路人,间或有几名发色殊异的洋人混杂其中,小贩的吆喝声与行人的交谈声充斥在空气中。用力一眨眼,幻象消失,百年古街回归到宁静而不寂寥的冬日,商号的招牌仍在风中招摇,上个世纪的灯红酒绿却已远去。

  斗门古街

  从古街出来,穿过巷弄,漫步在有“最美乡村”之称的南门村,我总要惊叹于村民的淳朴与骨子里散发的气度,后来才得知,南门的村民或多或少,都有着宋朝皇族的血统。当年南宋迁都,一再往南,最后宗室后人择此定居,繁衍生息。于是建宗祠一座,供奉祖上,名为菉猗堂。历史的云烟消散,菉猗堂如一名老者,虽老矣,但威严不减,看遍战争动乱、繁荣衰落、沧海桑田。密密匝匝的蚝壳砌成的蚝墙暗自透露祠堂建造的盛况,年岁更迭,多少樯橹灰飞烟灭,祠堂矗立如初。倘若建筑会说话,如菉猗堂这般的古建筑,是否会告诉我们,他把每一个故事都藏在了蚝壳之中,等待后人来此,放下尘嚣的追名逐利,慢慢阅读每一片贝壳中收录的爱恨情仇?

  斗门镇还坐拥了国内最早的天然温泉度假区御温泉度假村。我曾迷失在天然温泉散发的氤氲水雾中,一个不注意,就绕到温泉区中古色古香的小汤镇。小小一方围城,道路两旁尽是仿古建筑,衙门、钱庄、王府、擂台……你想到的想不到的,一应俱全。在仿古外表包裹下的,是御温泉利用地利之便,将传统的祈福、节庆庙会、古早味的手工小吃、民间工艺等各色民俗传统完整保留并再现。第一次来到这座匠心独运的围城,我如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贪婪的任由许多耳闻已久的民俗鲜活的呈现在眼前,唯恐不能逐一细看。

  珠海的文艺,是因为它文化的包容度,中西文化交融,悠远的历史与创新的思潮在这里不断碰撞,最终汇聚合一,形成珠海最独特的人文景观、城市温度。传统的、根植于地方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就是我心中的文艺。

(来源:中国文明网)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