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1日04:13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巩峥 通讯员 刘辰
中轴线西翼是西城区文道、商道、绿道三道建设中文道所在的重要区域,从南到北,天桥历史文化景观、北京坊建筑集群、雁翅楼风貌建筑为中轴路增添了新的活力。
它们的出现,得益于西城区多年来在名城保护工作领域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实践。西城区提出了名城、名业、名景、名人四位一体的名城保护工作理念,本着“该修则修、该用则用、该建则建”的原则,在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上下功夫,在民生改善上大投入,在城市有机更新上做文章,中轴路上的这几处新景观正是这种工作理念的具体体现。“‘修’‘建’‘用’这三个字就是西城今年名城保护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西城区区长王少峰说。
文化地标天桥历史文化景观再现
目光移向中轴线南部,北京平民文化的发源地和见证地——老天桥,因为1934年拓宽道路拆除了天桥,曾背负了“有名无实”的诟病将近80年。近年来,社会各界呼吁复建天桥的呼声逐年高涨,但建不建、如何建不是简单的事情。
西城区就此专门开通渠道、广纳高见,邀市民专家一起出主意。历史上的天桥,位于现今前门大街与永安路、天坛路十字交叉路口,正是交通繁忙之处,在这里开辟空地再造拱桥显然弊多利少。
根据专家意见及网上公示结果,西城决定在老天桥南面40米处绿化带中重建新天桥,还力邀文物古建专家王世仁老先生任顾问,细抠桥体的景观方案。老先生亲自对石拱桥及石碑形制进行细致考证,依据文献记载、实地测绘、老地图研究的成果,确定石拱桥形制以及石碑的位置和形制。
不仅这一处天桥,其实中轴线历史上还曾有很多桥,由南至北依次有:天桥一座,正阳桥三座,外金水桥五座,内金水桥五座,万宁桥一座。
目前,新天桥底下已修好一个地下通道,连通着中轴路东西两侧。昨天,记者从西城区规划分局了解到,一组展示这些古桥历史的壁画正在筹建中,共选取了七座桥采取片段式连接,依次为永定桥、天桥、正阳桥、金水桥、内金水桥、神武桥、万宁桥,拟采用素描手法一一展示神韵。
依托历史遗存建设雁翅楼风貌建筑
来到中轴线上景山公园之北,气势恢宏的雁翅楼,已然重新屹立在地安门内大街北端道路两侧。
历史上的雁翅楼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北端紧邻地安门,南端与地安门皇城墙相接,曾是地安门的戍卫建筑,建筑形制为中轴线东西对称的两栋13开间二层歇山屋面建筑,因其布局形似张开翅膀飞翔的大雁而得名。
西城区政府在实施地安门内大街环境整治工程时,发现了原雁翅楼西侧楼的一间残存遗迹,经文物专家考证为明清时原物。经专家论证,认为雁翅楼具有文献和实物依据,在此基础上建设风貌建筑切实可行。
然而,由于地安门拆除、市政道路修扩建等原因,雁翅楼的周围环境变化很大,致使新建雁翅楼风貌建筑与原雁翅楼不能完全一致,仅能在原有建筑遗址上建设东侧楼4间及西侧楼10间。为显示与原雁翅楼的区别,设计者将部分原歇山屋面改为悬山屋面,做断头处理,并设置标志牌予以说明。(下转第三版)
制图/焦剑
大栅栏北京坊,北起西河沿街,南至廊房二条,西起煤市街,东至珠宝市街。
天桥历史上位于前门大街与永安路、天坛路十字交叉路口。
雁翅楼地处北京传统中轴线上景山公园之北,位于地安门内大街北端两侧。
(来源:北京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