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03日14:48
本文为中国文明网微信订阅号特约来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门的美,如沉沙覆盖的珍珠,本地人习以为常,外地人因不了解而无法知晓。作为侨乡,外乡人大抵就知道它是广东省的一个城市,多多少少在印象里自动关联上“经济发达、城市繁华”等这样的词汇,殊不知这南国小城自有一番独有的文艺味道。二十多年前我来到这里,工作生活,慢慢走近它,熟悉它的脉络,拨开那些覆盖的沉沙,终找到粒粒闪亮的珍珠。
圭峰山绵延几十公里的杜阮叱石公园里,有一个“读泉亭”。相传古时有一人名叫黄初平年幼上山放羊,遇英石公。英石公认为其有仙骨,遂收其为徒。怎料羊群散失,其兄找到追问,英石公闻之,便说羊群藏于乱石之中,授予黄初平一鞭,嘱向群石叱之,羊便走出。初平依嘱,大叱一句“羊群在此!”果然群石皆变为羊。由此,便有叱石成羊之说,后来此山改名为“叱石”,一直流传至今。
远远地听见泉水淙淙,就像琴声叮咚;走近了,就看见一股清泉顺山势石壁飞流直下,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珠。泉水在石壁下积起一汪水潭,清澈见底,山泉左边的石壁上,刻有四个醒目的大字“一洗红尘”。每个字的直径足足有三尺,刚劲、雄浑有力。
我早就听说了这“一洗红尘”。这里的乡亲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去叱石一洗红尘,便洗去了尘世间的一身晦气,从此可以时来运转。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从喧哗的城镇,带来了一身灰尘泥垢,带来碰了壁的沮丧,失望的泪痕,大概生活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不如意的,所以只好将此归结为尘世间的晦气。这“一洗红尘”就好像那从崖上飞流直下的不是淡而无味的山水,而是甜甜的甘泉、吉祥的雨露,在这里洗了脸回去的人,就会事事如意,日日顺心了!
有很多游客来到这里,都会尽其所能地伸出一只手去够那个鲜红的“一”字。传说谁要是能够着,谁就可以做官。于是有人拼命跳跃,但又怕脚滑跌入水潭。钦慕之余,只好望而兴叹,如果手能伸得更长些,今生有朝一日便可能弄到一官半职做了。我顿时觉得这“一洗红尘”那清冽的山泉水里,好像掺入了一股污水。几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为何凭空滋生做“官”的权欲?可能是一句习惯性的玩笑,受习惯的心理支配,脱口而出。
这清清的山泉水如何洗得去世人那积垢甚重的污浊呢?即使它能洗去人们脸上的灰尘,洗去一时的愁容,洗去晦气,洗去忧郁,却又如何洗得去人们心灵上的重负?如何洗得去被红尘污染的灵魂呢?
我愿这山泉水干干净净、欢欢喜喜地从叱石岩流出去,和那碧绿的小河汇集,又注入那波涛翻滚的大江,然后浩浩荡荡地奔流入海。只有海潮的威力才能冲决一切陈旧的堤岸,荡涤一切人间的污浊;只有海上强大的风暴,才能有力地拍击人们麻木的灵魂。(江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李纯)
(来源:中国文明网)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