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楠楠
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又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因此,组织部门在选人用人上,鼓励年轻干部多“墩墩苗”,多到基层一线去接受历练,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增长才干。
然而现实中,一些干部下基层只是为了修满条例规定的基层经历,沉不下心,俯不下身,基层历练俨然成了一种必然程序、必经路径,经历有了,锻炼却无从谈起。轻飘飘赚履历,昏昏然走过场,固然有个别干部心浮气躁的原因,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也难逃管理之责,唯有精心培养、严格监督,才能促进干部在基层“大有作为”。
鼓励“干”的激情。干部,贵就贵在“实干”,否则,就会沦为“政坛摆设”、“公堂木偶”。实干最检验人,实干也最锻炼人,组织部门要坚持在实干中考量干部,鼓励干部干实事、求实效、赢实绩,促使其把步子迈稳,把脚印踩实,才能积累经验、提高能力、承担重任。
严格“管”的制度。“刀不磨要生锈,人不管要落后”。对于干部身上出现的浮躁苗头,不能顺着、护着,放任不管,要及时谈话、拉一拉衣袖,定期做“政治体检”、督促其“日省吾身”,不断完善干部考核等制度机制,确保干部在制度约束下求得实效、赢得实绩。
坐实“育”的功课。人无天习,教则移风,干部基层历练,并非都是遇事躲着走,很多是拿捏不好不知如何解决,没有经验不知怎么下手,因此让干部去基层锻炼,要采取结对式帮带、基地式培养等多种方式,给年轻干部多开些“实习课”,让老同志传经送宝,确保干部面临急难险重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