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让孩子从小多一点书卷气

2014年11月28日03:04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让孩子从小多一点书卷气
■本报记者 彭薇
长宁区百年老校适存小学的中华经典诵读课上,一年级学生领到了一本新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第一册,童音诵读“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套新教材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孩子们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近期在全市近17万名小学一年级生中陆续试用。
从2012年起,“中华经典诵读”课程在长宁区中小学落地,从小学到高中,每周一节经典诵读拓展课。适存小学低年级孩子读 《弟子规》、《三字经》,高年级学生读简易版《西游记》、《水浒传》。碰到读书日活动,每个孩子都可以打扮成自己最喜欢的书中人物来上学,小“孙悟空”、小“七仙女”们成了最受欢迎的角色。校长胡蓉介绍,有些学生很爱读写儿童诗,他们组建了“叮咚诗社”,自由创作简单的儿童诗,写身边人和身边事。复旦中学开出有特色的文化主题课程,《文化与人生》、《数学与人文》、《论语解读》等模块,从不同视角赏析和诠释中华经典。
“要让孩子从小多亲近传统文化,多一些书卷气。”在长宁区教育党工委书记陈设立看来,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地球村”,说一口流利英语,IPAD、智能手机拿来玩玩就上手了,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要多给孩子提供亲近传统文化的机会,用经典滋润童年。
在长宁区中小学,有“五朵金花”竞开校园,分别是昆曲、京剧、越剧、沪剧、评弹,由此诞生了很多特色学校。上海民族乐团等知名剧团都在长宁区,不少剧团名角被邀请担当指导老师,学生们在名角们指导下,接触戏曲,感受艺术魅力。
娄山中学一本关于京昆的教材如此阐述:“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撒下了民族文化的“种子”,总会生根发芽。不少校长和老师强调,校园里普及戏曲文化,更重要的不是培养艺术家和演员,而是让孩子们会欣赏,培养未来的观众。
传承民族文化,另一项深受学生喜爱的是体验活动。长宁区少年宫从2010年起,推出“城堡学艺之旅”,每周小学快乐拓展日时,全区小学生走进来,体验56个民族的文化,增进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认识与热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复旦中学、延安中学等高中,近几年开出行走类的考察体验实践活动,学生深入河南洛阳、陕西延安、江西井冈山等地,调研课题,体验生活。复旦中学今年直升复旦大学的优秀学生中,有一些理科资优生,最后选择了就读历史系和中文系。学生对周国正校长说,这源于高中难忘的社会考察活动。
在周国正看来,探源传统文化,光靠课堂传授远远不够。复旦中学分批组织学生,去河南洛阳、陕西西安等地,踏上传统文化之旅。高中生带着课题,完成了不少研究,如从青铜器看饮食文化、神秘的古墓文化、红色之旅中的人生感悟。
从去年起,延安中学将学农活动安排在暑假,组织60多名学生去江西井冈山,体验农村生活,重温革命历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故事,学生们书上看得很多,但不到实地,情感触发没那么强烈。”延安中学党委书记马越告诉记者,结束回沪前的晚上讨论会,这些95后的孩子们,不谈别的,唯一话题就是井冈山时代和井冈山精神,甚至谈到了晚上十二点。“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之时,这样的活动对学生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