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鼓励献血关键在于消除顾虑

2014年11月24日01:03    来源:江西日报

原标题:鼓励献血关键在于消除顾虑

  张枫逸

  日前,浙江省浦江县出台政策,无偿献血超过4000毫升,直系子女参加中考可获得加分。其中,献血4000毫升加1分,6000毫升加2分,超过8000毫升加3分。政策出台目的是鼓励献血,但因涉及教育资源分配,备受争议。

  一直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鼓励公众献血,往往会将其与各种各样的加分联系起来。每每类似政策出台都会引发争议,在有人叫好的同时,也有人质疑其有悖于献血的公益属性和自愿原则,损害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

  诚然,无偿献血需要配套措施予以鼓励和引导,但事实上,我们并不缺乏这方面的政策规定。《献血法》明确规定,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时,可以按照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免交或者减交前款规定的费用。同时,每年从国家到地方还会开展各个层面的表彰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必要再别出心裁,绑架其他公共管理行为来鼓励无偿献血。

  就拿浦江县的“家长献血、子女加分”来说,二者并没有天然的联系,家长热衷公益事业是一码事,子女参加中考是另一码事。教育公平是最大的社会公平,“家长献血、子女加分”损害了广大学生的受教育权以及考试的公平公正。

  据了解,我国无偿献血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公民的献血量约为8.7‰,尚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10‰的指标,和世界中高收入国家的比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追根溯源,困扰公众无偿献血的除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观念外,主要还在于认知误区和信息盲区。

  首先,尽管无偿献血宣传普及这么多年,一些群众仍对此缺乏全面真实的了解。网上,有人总结出“献血十大误区”,包括献血可能导致疾病、献血会引发贫血、献血是“伤元气”的做法等错误观念,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于献血的参与热情。

  其次,信息不透明导致许多人对无偿献血缺乏信任。按理说,每个献血者都应该有权利知道所献血液的去向,但目前许多血站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公众不知道自己捐献的血液是否安全给到需要者。同时,一些地方自行规定交纳“用血互助金”,使得用血实际费用远远高于国家规定标准,这让一些献血者对无偿献血制度产生误解。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一项调查显示,83.8%的人不愿意献血是因为制度不透明,担心血液被人牟利。

  一言以蔽之,阻碍献血的不是奖励太少,而是顾虑太多。因此,鼓励献血,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加分而是消除公众顾虑。正如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所言“人们心里不缺爱,缺的是理解和信任”,只要普及好献血的健康常识,加强血液管理的信息透明,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即使没有五花八门的加分奖励,也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来源:江西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