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01:51 来源:吉林日报
长春大力纳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注重技术创新,利用国际先进的纳米技术生产纳米材料。
开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是省委、省政府交给长春的重要任务,是长春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
自2013年11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长春市开展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省会长春紧紧抓住机遇,围绕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率先发力,科学谋划,扎实推进。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要求:“必须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这一轮加快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把民营经济搞上去,让人民群众富起来。”
试点建设一年来,长春持续发力,不负使命。全民创业热潮涌动,民营资本空前活跃,全市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的氛围更加浓烈,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之势。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近日,长春市的药店和市民迎来了一个好消息,长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确认由原来的行政审批转变为资格准入。这是全市医疗保险定点药店审批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对企业而言,简化了审批流程和准入,对市民而言,则有了更多的药店可选择,更加方便。
这只是长春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个侧面。“审批难、审批慢、审批烦”曾一度让中小企业主感到苦恼。为解决这一问题,长春市专门召开了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动员大会,研究制定行政审批改革建议目录,通过取消、暂停、下放、承接、转报、转移、改变、合并等方式进行大幅压缩,取消、下放和调整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目录304项,占全市行政审批项目总数的37%。在缩短审批时间方面,将原有项目审批所需的302个工作日缩短到51个工作日,项目现场勘查也由过去的18次缩短到两次。
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缩短了审批时间,放宽了审批条件,促进了审批提速,提升了服务质量。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进一步优化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民企活力竞相迸发。
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民创业热情高涨
任先生刚刚投入运营的一家长白山特产网店,仅用3天时间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谈起这件事,任先生高兴地说,“多亏了‘先照后证’这一改革措施,让网店的运营和许可审批几乎同步进行。要是在以前,需要先向有关审批部门申领许可证或批准文件等很多环节,特别麻烦。‘先照后证’的实行,为企业发展赢得了先机。”
从“先证后照”到“先照后证”,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住宅也可以办公司,企业年检改年报公示等,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
“先照后证”、“住改商”、“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政策措施的推进,极大地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创业活力,激发了全民创业的热情。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44067户,其中,新增民营企业10478户,新增个体工商户33589户,今年上半年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增长数量超过2013年全年的增长数量,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增量占全市市场主体增量的95%以上,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两项指标提前完成省下达的全年目标。
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再造改革发展新优势
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阵地、城市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民营经济集群发展的重要依托,长春市开发区历经20多年发展,形成了4个国家级开发区、15个省级开发区、5个省级工业集中区、3个市级开发区等27个各级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梯次设立、均衡布局、工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为长春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5月22日,长春市召开了开发区落实转型升级若干意见工作会议,会上,正式下发了《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长春开发区转型升级规划(2013年—2017年)》和《长春开发区转型升级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三个文件。
《若干意见》共计20条,明确了开发区向5个方面转型的同时,从深化综合配套改革、突出产业集群发展、培育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建立项目流转机制、推进企业有序迁移、构建联动发展格局、建立项目统筹机制、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用地计划管控、鼓励利用现有土地、加快发展工业地产、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严格规划管理控制、健全绿色环保机制、加强债务风险管控、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综合考核评价、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对开发区的转型升级提出目标、方向和举措,将引导开发区再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深度推进融资创新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期限长”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普遍性难题。在长春市,民营企业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不足。调查显示,全市成长型中小民营企业中,有75%的企业资金缺少,民营企业的融资缺口每年都在200亿元以上。
面对发展实际,长春市通过开展无抵押贷款试点、与深圳前海试验区探索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租赁、扩大担保公司承载能力、支持三板上市融资等形式,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和规模。同时,探索开展了中小企业“助保金池”贷款业务,目前,该项工作已开始启动运作,初期规模约1亿元,当年计划引导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20亿元。
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让越来越多中小企业走出资金不足的困境。上半年,通过各种渠道和措施为全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246亿元,新增融资担保贷款108亿元,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平台为28户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服务3亿元,通过创新融资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近5亿元,组织银企保对接活动,促成银企双方达成合作意向近200亿元。
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民企创新能力倍增
在推进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建设中,长春市把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具有集群优势的特色产业园区作为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任务。重点推动了15个特色产业园区、50个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民营企业发展创建了重要载体。
为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长春市推进实施了“大企业、小巨人”发展战略,开展了百强民营企业和百户民营创新型“小巨人”企业评选活动。2014年评选的百强民营企业销售收入1480亿元,比2013年度百强民营企业增长18.6%。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一向被视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短板”。为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能力,长春市积极研究制定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技术中心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支持民营创新型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启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试点。研究制定出“长春市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在长春高新区、经开区、净月区、汽车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开发区设立产学研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光电子、化工新材料、聚乳酸等可降解材料、生物技术、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六大产业协同创新基地。依托长春北湖科技园,建设集技术研发与转移、创新型孵化、科技服务、网络信息、投融资等五大平台为一身的集成创新综合体。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推进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示点建设,带动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快发展、大发展,为加快幸福长春建设凝聚更加强大力量。今日长春,民营经济正在破题。
(来源:吉林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