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睁大眼睛,为了国家的利益

2014年11月17日04:02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睁大眼睛,为了国家的利益

郑勇(右)在工作中。 本报记者 邵剑平 摄

■本报记者 刘 璐 实习生 李思琪

清晨,城市刚刚苏醒。
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里,随着航班到港,携带着大大小小各色行李的旅客,很快就在通关区域前排起了长队。
海关旅检关员们,忙碌如常。有的仔细察看每一位旅客的证件,有的双眼紧盯电脑屏幕……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旅检处副调研员郑勇,站立在“中国海关”的标志下,不动声色地观察四周,目光炯炯。

“笨”办法与真功夫

从1994年穿上这身海关制服以来,41岁的郑勇已经在旅检岗位上干了整整20年。
这20年,他和队友们一起打了不少漂亮仗,也得了“两只手都捧不过来的荣誉”。但对于那些沉甸甸的奖章和“英雄”的称誉,郑勇摆摆手,“我不是英雄,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已。”
这份特殊性质的工作,想要干好,并不容易。“一名合格的海关旅检员,在旅客通关的短短十几秒内就要作出判断,发现走私者。”刚入行时,带教师父对他说的这句话,郑勇一直记在心里。怎么抓住这“黄金十几秒”?郑勇用的是“笨”办法。
刚工作那几年,他把业务上的知识点和各项规定都烂熟于胸,还把一些要点记在了一个自制的小本子上,随身带着,有空了就翻看。没过多久,同事们发现,无论提到旅检业务的哪项规定,郑勇都是张口就来,简直成了科里的“活字典”。
缉毒缉私,在很多人看来,“很酷很神”。郑勇却笑笑,“很多小说和影视剧把我们这份工作说得过于夸张了,一眼就在人群中锁定一个慌张的神态,哪有那么碰巧?不少嫌疑人从表面上看都是相当淡定的。”为了识别这种具有迷惑性、危险性的“淡定”,郑勇使的可是真功夫。他一面一字一句地“啃”《犯罪心理学》,一面在缉查现场“练兵”——走过来一位旅客,他就在心里给自己出题,不看证件,仅通过仔细观察旅客的装束、口音、行走姿态、神色神情,就要判断出旅客的身份,还要分析他可能携带的行李物品。
因为做了这些“额外功”,郑勇的眼光越来越准了。

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过日子

上海海关缉毒“零”的突破在郑勇手中创下,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2003年11月的一天,郑勇在用X光机查验一名外籍男性旅客的拉杆箱时,发现里面有类似粉末状物体的影像。这名旅客西装革履,手执商务签证护照,初看起来并无可疑。可经验和直觉都提醒郑勇,不对劲。没有迟疑,郑勇请旅客开箱接受检查。行李箱打开了,里面除了一台DVD机和几叠文件,别无它物。
放行?不行!
郑勇飞速分析:这个人貌似商务人士,来上海逗留几天,却没带换洗衣物,于情不合;DVD机并非便携式,带着它旅行,于理不通。郑勇的目光,锁定在DVD机上。“这台DVD机是干什么用的?”他问得不动声色。旅客倒也淡定,反复说就是自己用的。没有证据,再强烈的怀疑,也只能是怀疑。郑勇的眼睛像X光一样,一遍遍扫描这台看似普通却极可能藏着秘密的DVD机。最终,他的目光落在DVD机外壳的一个小螺丝上。 下转◆5版相关报道:我不是英雄,只是把工作做好而已 刊2版◆ (上接第1版)不细看,还真看不出螺丝有被人拧动过的痕迹。当场打开DVD机的外壳,机身里竟然装着白色粉末状物体,经化验,确定为冰毒,共1500克!上海海关第一起冰毒走私案就此告破。
一场漂亮的大胜仗!
鲜花、赞扬、掌声,向郑勇涌来。大家让他谈经验,他却总是“跑题”——“既然DVD机可以藏毒,那么其他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音响甚至手机,都有可能是藏毒之处。在今后的检查中,要对这类物品格外警惕。”
他的心思,都在那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每破个案子,总要从中学到点东西吧,人又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过日子。”郑勇说得很理所当然。

既然查了,那就一查到底

海关旅检员的工作,就像守在国家门口的一双眼睛。这双眼睛,睁得大不大,看得紧不紧,牵连的是国家利益、代表的是国家责任。
“丝毫不能懈怠。”
就像缉毒,粉末状物品那么多,要辨别哪些是毒品哪些不是,必须找出其中的细微差异。可这细微的差异,光靠X光机哪够?郑勇又使出了笨办法。他搜集了好多和毒品容易混淆的日用品,奶粉、洗衣粉、药粉等等,一样样装在不同的容器里,再分别和衣服混放、塞在行李夹层里、拿锡纸或塑料纸包……各种排列组合,一遍一遍过机做实验,看看都是什么效果。
日复一日,火眼金睛就练成了。
2004年4月的一个清晨,郑勇开始了紧张地忙碌。这时一名外籍孕妇的随身行李箱,在机检时显示异常。开箱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物品。盯着箱子看了一会儿,郑勇把箱子里所有的物品都取了出来,再提起箱子掂一掂,发现“空箱子”居然还是很重。原来,毒贩在箱子底部包裹着金属拉杆的自制夹层里,藏了3790克海洛因。
事后提起该案的查验过程,郑勇说:“当时觉得不能这样就算了。机器不会说谎,既然查了,那就一定要查到底。如果因为暂时没发现什么,就轻易放行了,会给国家带来多大损失!”
正是凭着这份较真的劲儿,郑勇累计查获各类毒品1万多克,不法分子自以为能瞒天过海的伎俩,纷纷在他面前露出了马脚。
查获违禁品常常涉及大案要案,动的也往往是大得让人瞠目结舌的利益,亡命之徒难免视海关旅检如冤家。郑勇坦言,自己就不止一次接到过恐吓电话和骚扰信息。
恐惧和担心,并非没有过。特别是对家人,他心怀歉疚,为了让家人放心,他总是安慰他们,“自己一米九的个子,唬也能唬倒一片”。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