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心
学生上课为什么爱打瞌睡?最近,国外卫生部门的一项研究显示,这是因为目前的作息时间安排不科学。
报载,最近加拿大卫生部通过调查后认为,青少年生理上自然醒来的时间可能不是每天学校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而是在9点到10点之间。调查中有超过50%的学生反映,他们一天中感觉最困的时间是在8点到10点之间。困倦影响了学习的效率,有的学生因为特别困乏,甚至不想参加体育或其他社交活动。因此,国外的教育专家认为,如果把学校早上上课的时间推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能会显著改善。
这一研究成果无疑也应引起我国各方面人士的重视。工人8点上班,学生8点上课,这被认为是“最佳时间安排”,仿佛成了“金科玉律”,其科学性与合理性,无人置疑。现实的情况是,为了完成起床穿衣、洗漱、吃早饭等一系列必不可少的准备活劝,还要赶上上课时间,学生们往往7点之前就被从睡梦中叫醒,懵懵懂懂爬起来,匆匆忙忙往嘴里塞点东西,就往学校里赶。路远的甚至要在五六点钟就要起床。
虽然有一种说法,认为早上6点半起床对身体健康最有好处,但其科学性值得怀疑。最起码的,不同年铃的人肯定不能适用一种时间表。老年人可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但对年轻人来说,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在孩子们看来,这更像一种虐刑。不少大学里,那些上午9点、下午3点才肯起床的学生,被嘲谑为“九三学社”成员。但很少有人想过,在摆脱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简直要绷断神经的小学和中学时代的过分紧张之后,年轻的学生们才真正回复到比较合乎自然的作息状态。
还有一个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的6点多钟起床,对不少家长来说,也是勉为其难。有的无奈“陪起”后,只能草草地对付一点早餐;有的干脆让学生带上点零钱,到街上随便买一点吃的,一两根油条或小摊上的包子之类,边走边吃,既不卫生,也达不到孩子成长时期的营养要求。近年来教育界普遍反映中小学生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近日报载,经调查,中国孩子的身高也已落后于日本。这是一个不妙的信号。这其中有诸多原因,但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日本妇女婚后多以家庭为主,而中国的已婚妇女尤其是城市当中的,基本上都要上班。如果要送孩子上学,更是要把起床时间提前,把吃饭时间缩短,以便于能赶回来,赶上每天8点钟的班。
我国从每周6天工作制改为5天工作制,实践证明,这是一大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近日,法国通过了每周35小时工作制。我们虽不必马上借鉴实施,但也很有必要研究一下是否应把每天早展的学生上学、职工上班时间进行必要的调整。为成年人着想,更要为孩子们着想。(《时代潮》200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