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牢牢扭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

2014年11月10日01:42    来源:江西日报

原标题:牢牢扭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

  编者按

  追逐梦想,是一条砥砺奋进的拼搏路。从“加快建设赣鄱第一县,奋力拼争全国五十强”,到“跻身全国五十强县市,建设现代化综合新城”,发展目标的调整轨迹,也映衬着南昌县追梦、圆梦的历程。每年百强排名稳健进位的背后,正是南昌县思变谋变,对发展升级的不懈探索;正是南昌县以民生为先,对改革创新的孜孜追求。在南昌县跃居全国百强第52位之际,本报特推出一组稿件,分别从产业发展、改革创新、服务民生三方面解读南昌县百强再进位之道。

  面对经济新常态,南昌县乘势而上,自我加压,主动跳出“首府首县”的光环,把自身的发展放到全国的坐标系中去定位、去比拼。该县致力于产业升级不动摇,牢牢扭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按照“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要求,一区三园拓平台,扩量提质优产业,招优引强抓项目,争当全省发展升级“排头兵”,县域经济发展演绎出进位赶超的“加速度”。

  一区三园拓平台:从“一枝独秀”到“齐头并进”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发展工业的主平台和主战场就是工业园区。

  南昌县抓住大中型企业退城近郊的机遇,在一片沙丘、荒滩上建立了小蓝经济开发区,2006年3月成为省级开发区,2012年7月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今,小蓝经济开发区以全县1%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全县40%以上的税收。

  但南昌县并没有就此止步,南昌县人很清楚,要在全省发展升级中领先领跑,仅靠一个小蓝经济开发区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借助区位优势,打造多个与小蓝经开区和省会城市南昌配套的工业集中区,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南昌县的发展才能更加稳定快速。

  为此,该县确立了“一区带多园、园区带全县”的发展思路。以小蓝经开区和向塘物流园、武阳中小企业创业园、南新滨江工业集中园为主战场,将更多工业、招商引资等经济发展的压力向工业园区传导,通过理顺管理机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筑牢产业发展平台。

  今年以来,小蓝经开区全面启动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优化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三大主导产业布局。实施土地增效工程,制定工业用地标准化制度,试行“零地”技改,推动增资扩股,嫁接优质项目,实现存量再造,确保小蓝经开区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亿元。

  武阳中小企业创业园和南新滨江工业集中园按照产业化整体推进模式,围绕小蓝经开区形成的支柱产业配套引进相关企业,完善产业链。

  如今,“一区三园”已成为引领南昌县工业发展、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主要平台。目前“一区三园”已初步梳理出今年推进的工业项目130个,总投资额约277亿元,其中新建项目74个,续建项目50个,增资扩产项目6个。

  扩量提质优产业:从“简单集聚”到“打造集群”

  园区的升级意味着发展起点的提高,而发展起点的提高正是为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效益……南昌县以“扩量提质”为主线,克服短期的“阵痛”,以“舍得”精神扔掉与发展定位和要求不符的瓶瓶罐罐,吹响了产业升级的“集结号”。

  ——工业方面,从“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到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形成特色园区;从全面清理关停58家无证砖瓦厂,坚决清退年纳税千万元污染化工企业,到吸引江铃股份30万辆整车、江铃控股15万辆整车、集成电路产业等高效和新兴的高科技企业落户。通过采取“清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方式,勇做“归纳法”和“演绎法”,南昌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

  围绕打造“千亿汽车产业、五百亿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标,大力实施工业“三年强攻计划”,南昌县按照“整车带动零部件,零部件促进整车竞争力提高”的发展思路,把产业配套缺失项目作为招商主攻方向,有针对性、有选择性、有目标性地开展“补位招商”,共同引进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和与之关联度高、配套性强的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推进集群发展。

  目前,汽车零部件被认定为全省示范产业集群,集聚了6家整车和129家零部件企业,形成了50万辆整车和42万台发动机的产能布局。“江西汽车看南昌,南昌汽车在小蓝。”如今,一座具有强烈辐射效应的中部汽车城正呼之欲出,小蓝汽车梦已逐渐照进现实。而77家食品饮料企业的集聚,使得“江西省食品饮料产业基地”这块金字招牌也越擦越亮。

  工业的集群集聚还体现在项目的高位推进中。南昌县将“成片征地、成片开发、成片配套、成片建设”作为一种趋势、一种态势、一种常势,狠抓项目落实。去年以来,落户开发区总投资116亿元的46个工业项目中,41个项目完成注册,32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70%;15个项目竣工投产,投产率为32%。

  ——服务业方面,围绕“城市空间大拓展、路网大连通、功能大配套、景观大提升”的目标,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大力实施服务业“三年强攻计划”,掀起了服务业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高潮。

  商贸业“井喷发展”。全县新增商业面积50万平方米,超过已建成商业面积总和。新洪城大市场全面开工建设,华润万家、沃尔玛相继开张营业,法国欧尚、天虹商场等即将开业。该县还抢抓机遇,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这一新兴服务业态,做活“吆喝”经济,促进企业转型。目前,南昌县电商企业已发展至30家,上半年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预计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突破60亿元。

  金融业“高端拓展”。目前,该县银行类金融机构倍增至20家,成为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的县域,超过省内9个设区市。与此同时,该县还在全省县区率先设立6亿元创投基金,在省市的支持下设立了首期规模达3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飞尚科技等3家企业引进风投、股权投资基金,科得玻璃钢等4家企业签约“新三板”,金融业逐步向高端拓展。

  物流业“蓄势待发”。伴随着中国十大物流公司——招商局物流,世界500强企业——平安集团投资建设的平安物流等相继落户,一个以向塘铁路公路枢纽型物流基地为龙头,以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和功能集成为特征的昌南物流基地正悄然兴起。

  ——农业方面,南昌县始终坚持重工不轻农,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工程”,推动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抓产业创特色。该县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都市休闲农业,推动农业开发从单一型到综合型跨越发展。水稻种植加工、水禽、饲料、兽药等4大产业入选全省农业重点产业集群。

  育主体促转型。该县围绕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完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探索建立高效率、低成本、安全通畅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2013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实现350亿元,是农业总产值的4.5倍,农产品商品化率达77.1%。

  夯基础强保障。近两年来,该县整合涉农资金20多亿元,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该县还在全省率先启动水稻种植等系列商业性保险,进一步健全农业风险防范机制。

  招优引强抓项目: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

  产业发展,项目是基础。南昌县紧紧把握跨越发展的战略抉择,注重项目质量,摒弃只要数字不计效益的“发展”,算全局帐、长远账,科学设置项目落户的标准化体系,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招商引资项目落户专家评审机制,洽谈意向项目淘汰率近65%,从源头上提升了招商引资的质量,注入了发展升级的不竭动力。

  该县招商引资项目评审分为产业政策评估、投资方实力评估、项目质量评估、经济效益评估、项目技术先进性及竞争力评估、项目规划评估、环境影响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八个方面内容。围绕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企业投资意图是否真实,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要求等方面进行严格评审,并设定了较高的门槛。评审的专家都是省、市在该项目领域的资深和权威人士。

  在“招商选资”机制的引导下,世界500强江森自控、全国医药知名企业济民可信、食品饮料“大鳄”加多宝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而在今年国务院发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之前,南昌县已经超前思索,提前行动,与央企中建投资本合作,设立规模达3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并规划在小蓝经开区打造集成电路产业科技园,力争10年产值突破千亿元。

  “招商选资、抬高门槛,也使得南昌县与一些企业失之交臂,尽管当时心里有些难过,但我们不后悔,相信一个追求质量、讲究效益的工业园区才更有吸引力。”南昌县的这份自信在发展中得到印证:近三年,该县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97个,其中单体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新增规上企业60家,年均竣工工业项目超30个,年均新增工业厂房面积近百万平方米,工业用电量持续稳居全省前列,增幅始终保持在两位数水平。

  今年1至10月,南昌县财政总收入已经完成70.1亿元,同比增长17.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2.3亿元,同比增长10.9%。近三年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均超过90%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跨越发展争进位,转型升级促赶超。南昌县百强再进位的路子渐行渐宽。

  ■短 评

  日前,第十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出炉,南昌县一举前移15位,跃居第52位。这不仅展现了南昌县进位赶超的“加速度”,更宣告着该县已经开始向“全国五十强”冲刺。

  南昌县进位赶超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对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的积极贯彻,凸显了全省县域经济“领头羊”的担当精神,体现了百万南昌县人民敢闯敢试的坚定决心。

  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谋求县域经济发展升级?梳理南昌县赶超发展之路,至少有三点启示:一是实干苦干提升发展潜力。南昌县的赶超之路表明,实干苦干才有竞争力,实干苦干才能谋长远,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实干苦干。二是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一个地方谋求赶超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只有不断通过改革创新扫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激发发展活力,为赶超发展蓄积能量。三是回馈民力催生发展动力。南昌县的做法告诉我们,县域经济赶超发展需要依靠群众,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回馈于民,才能凝聚全县百姓的力量进一步推动发展。这三点启示,值得全省各县区借鉴。

  曾艳芳 胡敏华 本报记者 范志刚

(来源:江西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