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05日04:23 来源:河南日报
“最近30年,我们村经历了两次大提升:1983年从沟里的窑洞搬上来居住是一次;今年村里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是一次。”11月4日,正在村口文化广场晒太阳的禹州市火龙镇刘沟村村民刘永圈乐呵呵地说,村里环境好了,心情也美了。
刘沟村房屋排列整齐,户户门前小花池种有花木蔬菜,干净平整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每隔百米摆有一个绿色垃圾桶,村民生活废水通过地下管道排到村边水沟。统一刷上黄漆的村屋,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整齐。
刘沟村党支部书记董少卫介绍,村里有30多户都磨豆腐,以前每到夏天,污水横流,臭味难闻,村民意见大,村两委干部头疼。今年5月份开始,村里进行一次人居环境集中整治,通过硬化、绿化、亮化、洁化、美化,村子面貌焕然一新。“现在村里4名专职保洁员,每天早晚各打扫一次村子,村里和城镇一样干净。”
不仅刘沟村,许昌市各地都想尽办法让农村更干净靓丽。禹州市通过实行“路长制”,“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等办法,让全市村落道路变干净整洁。鄢陵县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法,要求每个乡的城乡建设管理所与保洁公司签订协议,实现村村都有保洁员。
许昌市委农办主任唐成介绍,现在许昌市达到每500个村民配一名保洁员的标准,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村子,摆放有分类垃圾桶,购置了以前县城才有的、价值80多万元的“扫地王”道路清扫车。
禹州市文殊镇是一个典型的煤矿型山区镇,该镇陈南村村民以前大都靠挖煤过日子,村里环境脏乱差。“以前村民分散居住在山村老宅内,天天拉煤车从家门口过,家里就没干净过。”陈南村党支部书记王战军说。
如今,陈南村村民不但搬迁住进漂亮的新社区,还乘着退耕还林的东风,“靠山吃山”,栽种核桃,实现由“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型。今年9月,陈南村成功入选“全国生态文化村”,成了城里人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我们把磨街乡、文殊镇等几个煤矿塌陷整体搬迁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新型农村社区‘串点成线’,力争打造出‘美丽乡村’群。”禹州市委副书记范晓东说。
与陈南村的大转变不同,鄢陵县本来就是中国花木之都,房在林中建,人在花中游。多年来,乡村旅游、农家乐具备一定条件。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就立足“花都”优势,提出打造“宜居花乡建设”,把乡村建成让城里人羡慕的田园。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钱多钱少关系并不大。就像我们穿衣服,新衣服要干净,旧衣服可能有些补丁,但是也要洗得干干净净。”鄢陵县委副书记袁景蔚说,为把这项工作做好,5位县级领导分包全县12个乡(镇),乡镇长也立下军令状。
6月份以来,鄢陵县311个整治村累计投入资金9100万元,8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了整治任务,66个行政村成为县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示范村。
“通过半年时间的努力,许昌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成效明显,许多农村发生的变化,让人惊喜。”许昌市委副书记郭元军说,许昌市正科学编制新农村发展规划,以点带面,建立长效机制,让乡村更美好。③10
□本报记者方化祎卢松高长岭
(来源:河南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