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书记“送地300亩”是监管缺失之殇

王语桥

2014年10月27日15: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宿州市泗县的一名镇党委书记,不履行相关用地手续,先后将近300亩土地转让给他人进行商业开发,造成国家土地出让金损失了3千多万元。在他担任镇长、书记的5年间,先后受贿80多万元。日前,经终审裁定,泗县丁湖镇原党委书记陈琼因犯滥用职权罪和受贿罪被判刑十二年半。(10月26日《人民网》)

46岁的年轻干部,在位5年间,收贿23笔,受贿80多万,造成国家土地损失3千多万元,换来铁窗12年半,这一连串简单的数字,清晰地勾勒了贪官的“腐败轨迹”,揭露了权力失衡下“钱权交易”罪恶的“勾当”。试问,一个小小的镇党委书记造成了“巨大损失”,背后究竟是什么在“壮胆”?

细看这位昔日书记的腐败“路线图”,从最初对开发商的“吃拿卡要”,再到为弟弟养殖场索要一台“饲料机”,从大到几十万,小到1000元现金,来者不拒、大小通吃的“风格”,暴露了其极度贪婪的嘴脸,究其背后是权力在“壮胆”,更是监管缺失锥心的痛。

陈琼从代理镇长升上了“一把手”的宝座,“边腐边升”的节奏,滋养了陈琼不断膨胀的“欲望”,在“权力寻租”的“勾当”里,锁定了“土地”这块“肥肉”,将土地变成了“索贿”的最大“筹码”。底线缺失,道德沦丧,上演了一场场“官商勾结”的“戏码”。而陈琼手中“绝对的权力”,就是他一路贪腐最大的“底气”。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2年半的“铁窗生涯”,结束了其一生的幸福,留下的也只有无尽的悔恨。

作为“土地腐败案”的一个“缩影”,陈琼的“索贿式”腐败,暴露了土地监管的缺失,再现了基层腐败的漏洞,突显了预防“土地腐败”的“严峻形势”,而面对“土地”成腐败“重灾区”的现状,更是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根本。基次,摸清土地现存情况的“家底”,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严把制度关、程序关。再次,加强土地使用的监管与督查,将土地交易信息进行公开晾晒,才能铲除腐败的“土壤”。最后,将公权置于阳光下,加强监管,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管,紧紧依靠群众的力量,筑建反腐的“天网”,将反腐进行到底,才能让“土地”成为官员不敢触碰的“禁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