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兰州军区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活动:追寻革命军人的DNA

2014年10月26日09:46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兰州军区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活动:追寻革命军人的DNA

兰州军区某红军师官兵在党旗前宣誓。通讯员 刘永 摄

  从帕米尔高原到渭河之滨,2000多个红色馆室在军营内拔地而起,成为官兵寻根寻魂的精神殿堂;70个红色遗址实现军地共建,形成了富有西北战区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160多部红色影片展现各部队征战足迹,追忆革命先烈的苦难辉煌——从2013年5月开始,兰州军区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建设和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官兵在感悟历史中接受教育,在追忆传统中激发斗志,把红色基因注入血脉、融入灵魂、化为行动。

  “红色风暴”在大西北展开

  2013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兰州军区视察时指出,西北地区红色资源丰富,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当年5月,兰州军区决定在全军区部队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建设和教育实践活动,一场“红色风暴”在大西北的座座军营展开。

  ——在宝塔山下,兰州军区千余名将校军官来到枣园、杨家岭,在重温革命传统中寻根寻魂。

  ——在帕米尔高原,官兵利用巡逻间隙组织开展“英雄故事会”,发誓用自己的生命践行“宁可牺牲我一人,不让国土少一寸”的承诺。

  ——在贺兰山麓,某红军师官兵出征前齐聚军史馆,庄严宣誓:“发扬红军传统,争做红军传人,战场上再立新功。”

  2013年9月,又一批新战士走进了驻疆某红军师的大门,成为红军新传人。他们的第一堂课,就在师史馆进行。“6支步枪、9员人马转战陕甘闹革命,2600余次战斗浴血奋战、1.8万余名英烈血染疆场……”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幕幕战斗场景,让红军师新人们思想受到震撼,心灵得到洗礼。参观结束后,战士们纷纷在网上发帖留言——“‘红军传人’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只有为‘红军’二字争光的义务。”“胜利真的来之不易,要做红军的传人,就必须先当好合格的战士。”

  找到加载优秀基因的“端口”

  康西瓦,这个海拔4280米的革命烈士陵园,长眠着100多位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在喀喇昆仑戍边军人的心目中,他们早已化作西部边关的巍巍山脉,成为戍边军人的精神坐标。

  关于康西瓦,几十年来流传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诉说着戍边军人的高尚灵魂——一位小伙子从军校毕业,分配到某边防团工作,边防和高原此前在他脑海中只是名词。报到途中要翻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库地、麻扎等数十个风雪达坂,随着海拔节节攀升,他的情绪也发生着微妙变化。他回忆说:“当时我差点被高原反应击垮,难受得恨不能马上掉转车头下山。”经过康西瓦达坂时,强忍高原反应的他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所有过往车辆都停下或鸣笛,官兵还在烈士墓碑前摆上酒祭奠。好奇的他下车去问个究竟,康西瓦戍边军人的故事让他坚定了扎根高原的信念。

  一位哲人说过,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青年人不是不喜欢红色传统。”兰州军区的政治工作者明白,只有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把红色基因融入他们的头脑,注入他们的血脉,“从青年官兵身上找到‘端口’,找到‘下载方式’和‘驱动程序’,才能给他们加载这支军队的优秀基因”。

  在兰州军区政治工作网上,《红色延安》系列动漫的点击量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延安精神宣传的一个亮点和品牌。这部动漫作品以延安时期发生的4个小故事为内容,由兰州军区动漫培训班的学员创作。学员们寻访了延安、安塞等地的10多个红色遗址,从群众中寻找故事背后的故事,最终将当年的历史场景最大限度地还原。

  某机步旅研发的军史闯关游戏,将历史事件做成路线图,答题者先进入路线图的起点,每答对一道问题进一步、加一分,成绩每天在旅政工网上晒出来评比。

(来源:光明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