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3日09:35 来源:人民法院报
近日,有媒体报道,湖南省邵阳县为学生更换10万套桌椅,没想到花1500万元采购的却均是次品,“锈迹斑斑”、“货不对版”,全部“不符合标书要求”。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失信行为已经渗透到多个领域。诚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正受到严重冲击和挑战。为扭转这种状况,我国正在抓紧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有专家和法官建言,社会诚信建设要考虑到三个维度。
诚信,从市场信用制度建立与完善抓起
我国失信现象突出表现在经济活动中,如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逃骗税、学术不端时有发生。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义孙指出:“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关键在于市场诚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他说:“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诚信制度建设要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是治本之策。”
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信用信息公开机制、信用产品供求机制、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曹义孙指出:“其中信用信息公开是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首要环节,没有信用信息公开,就没有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和对守信行为的激励。”
令人欣慰的是,9月2日,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研究部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国务院发布的《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也于10月1日起施行。此前,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框架正式公布。
曹义孙表示:“建立信用系统建设、完善企业信息记录,将提升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保障公平竞争,强化企业信用约束,促进企业诚信自律。”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尽管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曹义孙建议加快制定信用信息公开法,要加大惩罚和监督力度,让严重失信者付出更高的成本,通过制度安排使人不愿失信、不敢失信、不能失信。
他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规定凸显了惩戒功能、威慑功能、引导功能,对社会信用立法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诚信,从传递社会正能量抓起
诚信缺失的实质是道德滑坡,而道德又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基础。
华东政法大学司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崔永东说:“舆论具有改变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强大力量,正确的舆论导向能使人提倡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建议把传递社会正能量,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之中。”
崔永东认为:“当前,要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这一传统。”
他说,中国古人在社会交往中信奉“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格言,也有许多重诚守信的人物。如秦末的季布,广交朋友,诚信为先,“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
“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同我国传统美德相结合,让崇高的道德感融入人们的心灵里、铭记在脑海中。”崔永东说。
诚信建设需要先进典型的引领。多年以来,我国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多道德模范和好人好事。有为当初一句承诺而让学生免费搭车上学12年的司机彭文军,有对巨额奖金不动心的彩票投注站的袁崇义,有用诚信的金钥匙打开致富之门的农海年……
崔永东说:“他们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要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微信以及板报,让道德模范进机关、企业、社区街道和乡村,努力营造讲诚信的强大舆论场,引导人们学习他们的优秀的思想道德品格。”
“同时,对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中严重违法失信者坚决予以曝光,对诚实守信的市场主体予以大力宣传表彰,用舆论的力量,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崔永东强调。
诚信,从每一个孩子抓起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善意的提醒或警示,就可能会影响甚至改变他们的惯性观念和日常行为习惯。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庭负责人马绍辉认为:“对孩子加强诚信教育,理应成为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家长和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马绍辉告诉记者:“每逢教师节,有的家长会趁机给老师送礼,这不仅让老师的神圣地位一落千丈,更让孩子从小感受到了虚伪和阴暗。而有的老师在执行班级管理制度上不严格,甚至区别对待,学生会认为制度是可伸缩的皮筋,这对幼小的心灵无疑是个毁灭性的打击。”
她希望家长、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做个诚实守信的榜样。
法律本身具有诚信教育功能,诚信建设必须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她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多开展“送法进课堂”活动。
据了解,今年7月4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就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七中学举办全国法院“送法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当日,活动在全国25个省(区、市)近500家法院同步开展。
马绍辉说:“最高人民法院为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成长做出了表率。为保持学校法制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建议中小学校开设‘法制校本课’,邀请法官和专家为学生、家长、教师举行法律讲座。内容结合失信典型案例,培养孩子们从小就做一个守法律、讲诚信的人。”
诚信,象征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明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着同一个目标——构筑诚信,凝聚力量,共圆中国梦。
(来源:人民法院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