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街道转型,这些门槛如何迈

2014年10月23日06:42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街道转型,这些门槛如何迈

  昨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街道、社区体制改革方案,并同时公布了街道的职责清单。这也是南京首次以文件形式划定街道和社区的职责边界,标志着基层治理体制全面转型。

  南京深化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共18条,其核心内容是城区街道不直接发展经济,而将被赋予更多的执法权,承担更多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这意味着,街道将成为城市管理的主体,变得更为强大;而另一方面,社区将告别一切形式的行政事务,回归自治。

  街道和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础,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南京的改革是令人瞩目的突破。

  街道不抓经济,税源如何不减

  改革举措: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对玄武、秦淮、建邺、鼓楼四城区各街道和其他建成区所在街道相关经济指标考核。

  南京社建工委书记祁豫玮介绍,此次改革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每个街道要面临多达二十多项的经济考核指标,权重达到30-40%,招商引资、增加财税成为街道的重要工作。

  鼓楼区一位街道书记告诉记者,不仅在考核上,经济占很大分量,在街道的经费中,很大一部分来自财税返点、经济奖励,这是街道能自由支配的“活钱”,所以街道要拼命招商、到处抢税源。经济指标完不成,一年经费要少几十万元,不仅干部收入受影响,而且很多民生实事也干不起来。“向部门伸手要钱太难,不如自己有钱。”这位书记说,真心希望不要让街道搞经济,但前提是街道的经费要保证,现在很多项目都是街道掏钱在做。

  玄武区一位街道负责人透露,现在街道的最大精力是到各条口部门争取资金,街道的投入、人员和事项匹配不足。 下转6版

  上接1版 从南京的实际看,街道干部的工作量要多于各政府部门,而街道干部的收入也普遍高于部门。在采访中,无论街道还是政府部门,都赞同街道不要再搞经济,有利于街道收支透明。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初开始,鼓楼、秦淮已不再将经济指标列入街道考核。而从目前情况看,新增税源多少还是受到影响。

  从2011年开始,建邺区全面取消街道的经济指标,改革推进较为顺利。记者查阅到,当时建邺来自街道的财税总和仅为全区的10%,其余来自四大经济功能板块。

  记者观察:街道能不能取消经济指标考核,到如今,争论依然激烈。让街道从招商引资、从抓税源中解放出来,就是要倒逼各区整合资源,将经济职能转移到经济部门和产业功能板块,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经济是高悬在区级领导头上的一把剑,各城区区情有异,在改革初期,最好能有过渡期,允许公开过渡,但要杜绝暗地里各种形式的“假改革”。

  城市管理下沉,权责如何分配

  改革举措:确立街道在属地城市管理中的地位,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事费配套”的原则,进一步将执法权限、执法力量下沉到街道。

  建邺区双闸街道书记陈朝晖告诉记者,4年前,街道不再管经济,当时以为可以松口气,后来才觉不轻松。街道要忙于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和维稳、失地农民服务,工作更复杂。最难的是权责不统一。以安全为例,工地安全、食品安全都落在街道,街道要到处检查,提醒,发警告单,但没有处罚权。“就是工作量很大的活都派给街道,而有用的权力不放下来。”

  权责不匹配,街道最多怨气。城区禁卖活禽,要求街道城管没收,而处罚权却在工商、动检等部门。

  改革以后,街道将成为城市管理的主体。一位街道城管队长说,现在街道城管有上百项管理职责,马上又要下放33项行政执法权。但光有权力不行,还要有人,有经费。他介绍,整个街道连他只有10名城管队员,另加70名协管员,负责街道5平方公里,违建、停车、渣土、排水、广告招贴……每天巡查,疲于奔命。

  有街道干部说,市、区都把任务压给街道,各部门动辄考核街道,言必称“属地化”。他认为,街道担责没问题,但相应的处罚权、人员和经费也要下沉到街道。

  记者观察:街道要真正成为城市管理的主力,各种资源要素必须到位。区级政府部门把哪些权力放下去,应该让更多人有发言权。否则,基层也会有基层的对策,治理常态化难免不落空。

  回归公共服务,社工如何归位

  改革举措:将人社、民政、计生、司法等涉及居民生活的公共服务管理事项和权限下放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回收社区的政务服务,街道建立全科社工队伍。社区服务站转向政策咨询、居民自我服务,面向特殊人群开展上门和代办服务。

  除了城市管理,街道的另一项主要职能就是公共服务。南京市民政局社区建设处副处长陈骏介绍,社区现在承担的96项政务事项全部移交到街道。低保、救助、社保等事项全都在街道办理。

  “53号小区失火入户调查、人口抽样调查、一位弱智居民申请低保、危房统计……”玄武区新庄社区的社区主任于桂花列举了她当天干的活,足有八件,大多是协助政府部门的活。于主任说,她在社区工作了26年,社区减负搞了很多年,还是没觉得负担轻,台账的确变少了,但街道和部门放下来的事情一点没减少,社工2/3的精力用于配合政府部门。

  记者观察:南京街道社区体制改革,也是公共服务体系的一次重塑。改革的目的是让街道回归公共服务,让社区回归自治。现实不像政策那么整齐划一,街道便民中心人员不能缺位,社区才能摆脱永远“补位”。

  本报记者 颜 芳

(来源:新华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