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天祝:真抓实干创建民族地区教育强县

2014年10月22日03:17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天祝:真抓实干创建民族地区教育强县

  天祝:真抓实干创建民族地区教育强县

  近年来,天祝藏族自治县以创建全省民族地区教育强县为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提升教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成为雪域高原人民群众最满意的事业。

  优先保障教育发展

  天祝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先后制定出台了《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和政策措施,并狠抓落实。高中免费教育、学校建设等事关教育的重大事项每年都列入政府承诺办理的民生实事和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之中,将责任落实到人,保证了各项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

  天祝县实行县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县上主要领导在现场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后,做出新建天祝二中和华藏民族小学、实行高中免费教育、补助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炊事员工资、设立民族教育发展资金、提高双语寄宿生生活补助等一系列重大决定,在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县上领导主动沟通上级部门、协调平级部门、调动下级部门,解决问题办实事。县上组织的政风行风民主评议等都将教育工作列为重要内容。

  天祝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保障教育投入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头等大事来抓,健全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筹资机制,确保教育经费实现“两个比例”“三个增长”。

  天祝县每年隆重召开全县教育工作暨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奖励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高考成绩优秀学生和支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自2010年以来,落实奖励资金180多万元,仅2013年的奖励资金就达66.1万元。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氛围日益浓厚。

  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天祝县积极争取和实施教育基础建设项目,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夯实教育发展基础。2010年以来,争取到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藏区专项、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3.9亿元,消除中小学危房20.29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6.7万平方米,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010年以来,天祝县争取各种途径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装备中小学实验仪器设备108套、音体美教学器材3万余件、信息技术设备1250多件和图书11万多册。目前,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生均图书25册以上,生机比为9︰1,网络覆盖率达97%;以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为主的多媒体教室306个,占所有教学班总数的30%;大红沟初中等4所学校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目标,同时配备了“畅言语音智能教具”和“优课数字化教学系统”“畅言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仿真虚拟实验室教学系统”等教学软件,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步入全省前列。

  天祝县把项目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有机结合起来,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全县学校数量由2010年的171所减少到目前的144所,学校布局不断优化。新建天祝二中和华藏民族小学,将所有县直学校进行扩建,实现了高中教育资源向县城集中,县城学校的大班额等问题到有效解决。以寄宿制学校为重点,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了西滩小学等8所学校,改扩建了大红沟初中等66所农村学校,寄宿制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学生食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确保了农牧民子女“进得来、留得住、住得暖、学得好”。

  关注民生保障教育公平

  为了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天祝县在按时足额落实各项教育惠民资金的同时,不断完善覆盖各类学生的帮贫助困体系,努力实现教育公平。2012年起,免除本县籍普通高中学生学费、住宿费、课本费,并为寄宿生每生每年提供1000元生活补助,在武威市三县一区中率先实现十二年免费教育,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为中职生每生每年增加1000元的县级助学金,并按每生每天1.5元的标准提供生活补助;设立了“民族教育发展资金”,县财政每年按上年一般预算收入的1.5%注入资金,重点用于师生奖励和学生资助,先后资助贫困学生834名,发放救助资金118.2万元。

  天祝县认真落实“两免一补”、 中职生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各项教育惠民政策,让贫困家庭学生和家长切实享受到惠民政策带来的实惠。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后,县财政投入资金299万元,重点用于寄宿制学校食堂改造和炊事员工资补助。2013年起,天祝把营养餐工作的重点放在规范运行上,将农村学校食堂炊事员工资按照每人每年1万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长效保障机制。

  天祝县健全特殊群体保障体系,凡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一律安排就近入学。相关部门和乡镇密切配合,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3所,大力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全方位关爱留守儿童。通过设立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方式,为残疾儿童的就学提供方便。适龄留守儿童和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全部按时接受义务教育。

  优化结构提升教师素质

  天祝县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增强教育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抓手,不断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2010年以来,通过全省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程等途径共招聘教师367名,其中面向全国引进高中紧缺学科教师5名,部属师大免费师范生9名,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2010年,在全县范围内公开选拔了天祝二中校长、副校长;2013年,所有县直学校中层干部全部实行竞争上岗,选拔任用中层干部54名,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工作活力明显增强。

  2010年以来,天祝县先后选派4859人次教师参加了省级以上培训。每年举办县级教师培训班10期以上,培训教师1000名左右,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鼓励教师离职进修和岗位自修,有1300多名教师取得高一级学历,小学、初中、高中、职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100%、99.87%、96.31%、79.3%。有7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12名教师获省级园丁奖,培养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434名。

  天祝县制定了《天祝县教师队伍管理办法(试行)》,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绩效工资制度、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制度,基本形成了教师聘任、调动、考核、评价、激励等比较完备的管理体系。把师德考核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重点治理教师有偿补课、滥订资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现象。有5名教师分别被评为陇原最美乡村教师、陇原师德先进个人、陇原优秀乡村教师、陇原优秀乡村校长。

  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

  天祝县坚持德育为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紧紧围绕“两个共同”主题,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各学校全部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在坚持上好《民族团结教育读本》的同时,通过开设藏语口语课、唐卡课等途径,以学习藏语、藏族歌曲、藏族文化为切入点,在学生中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着力构建平等和谐民族关系,各学校改变了藏、汉学科教师分室办公的做法,实行按年级办公,把藏汉教师穿插在一起开展教研活动;在学生中间开展“结对子”活动,鼓励各民族学生互交朋友、互相帮助。坚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深入、持久地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在全县形成了互学语言、互通文化、多民族互融共进的良好氛围,“不分民族,同为华锐人”的思想已植根于师生心中。

  天祝县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德育工作网络,中小学全部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营造了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学校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开展每月一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效果显著增强。

  天祝县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注重特长培养,促进全面发展。全县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开展了以广播体操、锅庄舞等为主要内容的大课间活动,民族中学等双语学校挖掘开展拉巴牛、犟板筋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2013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2014年又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小学学生艺术节。2010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全县双语学校“岗坚梅朵杯”文艺汇演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锐藏族民歌进校园”联谊比赛等活动。各学校还积极开展艺术兴趣小组活动,每年通过举办庆祝“六一”文艺汇演、中小学艺术节、大型锅庄舞比赛、师生书画展、国学经典诵读、规范化书写比赛等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初步的审美能力。三年来,有183名学生获得了市级以上体育、艺术等级证书,有300多名艺术类和体育类考生被高等院校录取,其中,民族中学唐卡班19名学生被青海民族大学等院校录取。

  协调发展提升教育水平

  天祝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切入点,通过送教下乡、联片教研、区域推进等途径,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立项实施“十二五”省级教育科研课题68项, 18项成果获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奖。2013年起,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专项课题研究工作,立项研究课题88项,努力构建小班化高效课堂。近三年,有296名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类教学评优活动中获奖,1136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36篇教案在市级以上评优活动中获奖;有598名学生在全国中小学生英语等学科竞赛中获奖。

  天祝县制订了《民族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对民族中小学和双语教学工作的管理,县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单列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双语教育,将双语中小学寄宿生生活补助在“两免一补”的基础上提高50%,分别达到1875元和1500元。优先规划双语学校建设,用于双语学校建设的资金达4900余万元,修建校舍3.3万平方米。在双语学校建起计算机教室14个,电教室30个,卫星收视教室30个,生机比为9︰1,网络覆盖率达96%。创建了民族中学、天师附小、天堂学校、红疙瘩小学等一批示范性民族学校,在部分非双语小学和幼儿园开设了藏语文选修课和藏语口语兴趣课。双语学校的语数藏“三科”合格率2013年达到85.3%,语数藏英“四科”合格率达到80.8%,近五年民文类考生高考平均录取率达68%以上,向中央民族大学输送优秀学生5名。

  天祝县把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充分利用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以“校中园”的形式在乡镇所在地和人口相对集中的行政村改建幼儿园,近三年,共筹措资金2366万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3所。在大力改善公办幼儿园办学条件的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幼儿园,正式批准设立民办幼儿园6所,批准筹设民办幼儿园2所,加快了学前三年教育普及进程。

  天祝县出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3—2017年)》。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在学校建设和设备配备上向边远农村学校倾斜,优先将独立初中、寄宿制完全小学建成标准化学校。新招录的教师全部安排在农村学校任教,农村教师学历、学科、年龄、职称结构得以优化,结构性矛盾得到缓解。

  天祝县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重视高考备考研究,与江苏、宁夏等省区开展了“探讨新课改、直面新高考”为主题的跨省区联校教研活动,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高中教育质量逐年攀升。2010年以来,已向各类高等院校输送学生9524人。2014年,普通高考重点院校录取率、本科以上院校录取率、总录取率分别为7.09%、39.89%和80.16%,分别比三年前提高了2.46、5.79和12.21个百分点。天祝一中申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现已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来源:甘肃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