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翁牛特旗:不毛之地也能变身“生金之地”

2014年10月21日07:59    来源:内蒙古日报

原标题:翁牛特旗:不毛之地也能变身“生金之地”

  引水入沙,又是翁牛特旗的精彩之举。为了改善沙地水资源贫乏状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翁牛特旗相继建设了引西拉木沦河水入老哈河、新苏莫草原水库、示范牧场墩基、恩格尔、小响水等工程,累计引水1500万立方米,使项目区沙地水位有效提高,得到滋润的林草植被快速恢复了生机。

  环境变好了,百姓致富的愿望也日益强烈。如何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翁牛特旗提出适度开发、突出经济效益、发展特色优势沙产业的新战略,精心培育沙地品牌。2009年,旗里将林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打造两条“林果产业带”,推行契约化管理和先造后补机制、鼓励果农种植林间作物、免费安装灌溉系统等措施,尝到甜头的果农纷纷投入到林果产业中。

  在阿什罕苏木珠日干格日嘎查,牧民西日拉代家除了养牛、马、羊外,今年又添了2000只沙地牧鸡,牧鸡雏鸡在1个月的专用饲料喂养后,就可以散养在林下草地里,吃虫子和草籽了。仅此一项,西日拉代家的纯收入就有三四万元。

  苏木达满都夫兴奋地说:“阿什罕苏木发展沙地牧鸡产业是在畜牧业全面实行舍饲禁牧的大背景下开展起来的,我们引导15户牧户组建了沙地牧鸡养殖协会,注册了‘阿什罕凤’商标,初步实现了产业化经营,每只鸡可获纯利润16—18元。今年,牧鸡养殖户发展到了85户,养殖规模有6万只。”

  乌敦套海镇孤山子村位于红山水库下游,原本多是沙地、戈壁和盐碱地。2008年起,这里的人们采用井河并用方式灌溉稻田,建设了万亩优质水稻开发项目区,目前已发展到1万多亩,其中有机水稻3000亩。镇长毕明道介绍,该村依托翁牛特旗紫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有机水稻合作社,对稻米的生产、加工、销售进行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龙乡玉品”“康熙贡米”等有机稻米声名鹊起,远销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近5000元。

  目前,翁牛特旗特色沙产业年产值已近5亿元,发展林果基地13.7万亩、沙地绿色有机水稻16万亩、沙地马铃薯基地10万亩、沙地牧鸡20万只;发展沙漠旅游业,年接待游客44.1万人次。

(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