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9日07:57 来源:湖南日报
本报10月18日讯(记者 肖军 黄巍 通讯员 胡益龙 吴炳)万佛山景区自驾游车辆排成长龙,皇都侗文化村“月也客栈”一床难求,坪坦侗寨千人合拢宴每天爆棚……“十一”黄金周,“快乐乡村游”火了通道旅游,全县共接待游客1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74.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7.3%、26.8%。
通道侗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全县有3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森林覆盖率高达74.56%,是中央红军“通道转兵”之地,侗族风情、生态资源、红色文化交相辉映。近年来,该县将扶贫开发与发展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围绕“消除贫困、保护遗产、促进发展”这个主题,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编制了相关发展规划,投入2亿多元进行民族村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针对不同村寨的文化特色,设计推出了民俗型、歌舞型、建筑型等乡村旅游产品,形成了百里侗文化风情长廊。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带动了农民增收。通道黄土乡皇都侗文化村成立艺术团,村里侗族群众放下锄头当演员,表演的歌舞取材于侗家民俗和生活,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受游客喜爱。20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790元,去年达到近5000元。通道侗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县里设立侗锦传习所,采用“公司十基地十农户”模式,带动村民织造侗锦。目前,全县共有4100名“织女”从事侗锦产业,去年创收1100多万元。
开发民族村寨,挖掘民俗文化,通道实现了由“种田地”到“卖风景”、“售特色”的转变。近5年来,全县4.57万人依靠乡村旅游实现了脱贫致富,跻身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今年1至9月,全县接待游客96.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亿余元。
(来源:湖南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