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老年人要过好“自己的晚年”

2014年10月04日06:43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老年人要过好“自己的晚年”

  国庆长假系列谈④

  国庆节“邂逅”重阳节,媒体上有不少尊老爱老、合家出游和老少团聚的报道,看着让人高兴。如扬子晚报推出的“心悦晚霞,爱您一世”摄影活动将老年夫妻的甜蜜合影发布上网,激起一片点赞。

  读了这些报道,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感觉:现在,我国老年人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例如,10月3日扬子晚报报道,83岁的沈家麟和77岁的戴永华结婚53年,他们说:“我们现在很忙,星期三教唱歌,星期四教师聚会,星期六和在纽约的儿子视频聊天。出版了一本书,叫《金婚回望》……”这两位可爱的老人很有代表性。如今,不少老年人已认识到,晚年生活不能完全被动地靠儿女的亲情,老年人也应有自己的精神生活。只有两者都拥有,生活品质才能提高。这类“老顽童”和“俏夕阳”,代表一种新型养老文化,在当代老年人精神生活中,文化的“自我营养”和老年人之间的“互养”,可能会越来越有分量,越来越成为主流。我们要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管理好自己的晚年,珍惜和享受自由的生活,以我为主地享受天伦之乐。

  江苏省去年新增老年人口70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494.79万人,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6岁。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高达49.7%,在部分大中城市将高达70%。如何养老,已成为一个迫切的社会问题。在满足物质条件的基础上,精神养老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除了国家、社会、子女要在精神上关怀老人,同时也要提倡以老人为中心,让老人真正把握属于“自己的晚年”。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说过一句话,“再强大的政府也无法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而老年人新的生活方式却可以。”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多以居家养老为主。对许多老年人来说,空巢生活未必是坏事,或许这是生命的馈赠,关键看如何去接受。以往的观念和舆论中,把老年人离开儿女的独自生活多描述为孤单寂寞和凄苦悲哀,而在现代生活中,只要社会保障体系好,许多老人自个也会过得“有滋有味”。除了部分失智或失能、经济特别困难和没有基本社会保障的老年人,当下,我国不少老年人已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立自强和丰富多彩,他们的晚年构画出社会一抹绚丽的色彩。

  当前,我们除了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养老保障和服务等体系以外,也要赋予“尊老敬老”和“子女孝道”新的内涵。比如儿女“尽孝”不能总是停留在捶捶背和洗洗碗这个层面上,也要有一些精神内涵和文化色彩。不少儿女鼓励父母写自传,口述历史,然后精心策划和安排出版,就很好。

  如何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帮助老年人过好自己的晚年,政府可做的事还很多。例如,政府可以用补贴的方式,鼓励各影院和剧院在每周工作日的白场为老年人开设廉价或公益电影戏曲演出专场;或以赠票等方式吸引老年人观赏各类放映和演出;政府在老有所乐及老有所学的场所和设备上加大投入并减免费用,如建立更多的公益性老年大学、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和适合老年运动的各类场地等;政府用经济手段如减税免税等激励新闻出版部门积极参与“文化养老”,如出版低价大字书籍、老年报刊,推出电视专题和老年人新媒体等……政府做好了这些,不仅使“精神养老”有了文化根基和落实,对重建全社会尊老爱老风气也会有所推动。有助于使老年人真正成为晚年生活的主角,找回“第二青春期”的感觉。到这时候,重阳节大概也不需或不会有浓墨重彩的报道了。 顾德宁

(来源:新华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