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文化产业走出去"云南样本":从"站得住"到"能生根"

2014年09月25日08:11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文化产业走出去"云南样本":从"站得住"到"能生根"

文化产业走出去“云南样本”研讨会现场。记者 于园媛 摄

  近年来,云南注重挖掘自己的民族文化资源,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从“站得住”到“能生根”,文化“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13年云南核心文化产品出口达3亿美元。

  文化产业走出去“云南样本”是如何得以塑造的?这对全国文化产业有着怎样的影响和启示?未来文化产业走出去还有什么潜力可挖?由光明日报社和云南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文化产业走出去“云南样本”研讨会上,业界专家、企业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壹 顶层设计:从先发优势到长期优势

  日前,云南开始实施《云南文化产业“走出去”三年行动计划》,从建立协调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培养人才队伍方面全方位支持文化产业走出去。其中提出,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对文化产业“走出去”给予不低于3000万元的扶持,各地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地文化产业“走出去”项目给予相应的扶持,三年内培育30家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50个省级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等,为文化产业走出去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

  这一计划表明,云南打造文化支柱产业举措更加有力,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决心更加坚定。

  专家指出,云南有着悠久的民族特色文化,有着毗邻东南亚的独特区位优势,这些都让文化产业走出去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云南本身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走出去的先发优势、组织机构的优势、旅游业的先天优势、少数民族的文化优势,”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财政部中央文资办副主任高书生指出,这些都为文化产业走出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让文化产业走出去有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要把这些先发优势变为长期优势,需要有完善的顶层设计,把云南文化产业走出去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大的体系,同时要和整个国家的周边国家战略,特别是经济发展战略相配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明说,在这方面,云南做出了很多积极的探索。

  张晓明分析说,当前,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同时,随着建立全国统一产业市场的要求,文化产业必将打破行业和区域的分割状态,将从产业性发展维度进一步走向空间和区域的发展维度。在这种背景下,各地都在摸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本土化路径。

  专家建议,在文化产业走出去中,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支持“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在财政、工商、金融、商务、税务等方面为文化企业“走出去”提供优惠服务,要推动文化“走出去”转向双向交流,从文化贸易走向合作开发,从区域发展走向全球视野的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锋指出,区域文化发展战略是整个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从整个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或者从国家的“一带一路”和“两个走廊”布局来看,要实现这样一个构想,除了国家整体布局以外,必须要有区域战略的突破。

  “对云南来说,关键是要凸显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重振南方丝绸之路经济文化带雄风。”云南省社科联主席范建华指出,南方丝绸之路是一条包括古代欧亚文明走廊、佛教文化走廊、古城镇文化走廊、茶文化走廊、玉文化走廊、黄金文化走廊、民族民俗文化走廊、抗战文化走廊等数条历史文化走廊重和而成的线性国际文化走廊。我们要认真梳理这8个“走廊”的核心价值,发挥云南作为连接北方、南方和海上三条丝路接点,沟通中国西部与华东、华南经济文化互补开放的枢纽,中西部地区走向太平洋、印度洋两洋的重要门户的重要作用。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所所长李钢建议,在文化走出去中,云南要夯实基础,稳固特色,坚持创新驱动,追赶潮流,注重制度创新,提升中华文化整体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同时,要强调文化产业的贸易特征,跟边境贸易、口岸经济的发展融合,打造好文化口岸。此外,要打造平台,加强评估。

(来源:光明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