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河北邢台治理河道让七里河重现好风光

我的家乡我的河:清清七里河 人与水相连

杨 柳  李 开

2014年09月25日09: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七里河是横贯河北邢台市区南部的一条季节性行洪河道,发源于邢台西部山区,是子牙河水系滏阳河的一条支流,全长约100千米,平均流域宽度为7.1千米。

七里河是邢台的母亲河,但这条母亲河曾遭受过污染的破坏。在经过艰辛的治理后,七里河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河道淤积,儿时天堂变成垃圾场

“小时候,一到夏天,就和小伙伴们跳到七里河里游泳、捞鱼虾,七里河是孩子们的天堂。”七里河畔百泉村年逾六旬的村民王小春说,在他的记忆中,儿时的七里河明亮清澈,河水从村口流过,两岸的村民都用河水灌溉农田、洗衣做饭。周边的苇田、稻田,是当地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除了提供灌溉水源等功能,七里河还是一条季节性行洪河流,是邢台市行洪的主要干道。

“很长一段时间,七里河河道淤积严重,河道内还有许多违章建筑。”在七里河附近居住多年的老人孙福山说。河道淤积极大地削弱了七里河的行洪防洪功能,七里河多次暴发洪水。1963年8月,洪水吞没了村庄,房屋大片坍塌,淹毁大量耕地,京广铁路也被冲断。

“1963年那次洪水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河道淤积依然严重,许多人在河里乱采滥挖河沙。1996年的汛期,强降雨再次引发了洪水。洪水过后,屋内一片狼藉,我们家的地也被淹了。”孙福山说。

一张摄于2005年的七里河老照片显示,七里河河道内杂乱不堪,垃圾成山。曾在七里河附近居住的郭志刚夫妇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附近企业都直接往河里排污水,河水又脏又臭。当时的七里河没人治理,每遇风天,扬尘垃圾漫天都是,人们都不愿意在这里居住,我们也搬走了。”

整理土地、河道清障,“七里河变美了”

2006年6月,邢台市开始对七里河实施综合治理。这项涉及河道治理、防洪抗旱、环境整治和城市建设的综合性工程,被邢台视为当时最大的民生工程。邢台市提出,要让七里河重绽美景,形成行洪河道,使当时防洪标准由不足5年一遇达到50年一遇;建设道路、绿化公园等,形成滨河景观带;用整理出的可利用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初步形成七里河新区。

按照“防洪、生态、休闲、宜居、宜业”的原则,采取“堤、林、路、桥、水”综合治理,七里河河段自西向东建设了七大景区、八大景点,沿河两侧设置了带状、块状的绿色景观带。

随着整治行动的开展,河水开始逐渐变清。

住在附近的市民郑丽虹说:“河水清了,路好走了。特别是到了晚上,河南岸热闹非凡”。

自然湿地引来白鹭栖息,生态保护需可持续性

在七里河上游,有一片自然形成的湿地,许多鸟儿栖息在这里,还有数百只白鹭在此安家。

“白鹭对栖息地水质要求特别严苛,现在七里河水质改善了,它们又飞回来了。”七里河新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李宪强说,随着七里河的不断整治,沿河两岸的环境也逐渐得到改善,成为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许多市民前来观鸟、摄影。

“七里河治理前,河两岸因为比较空旷好停车,来饭店吃饭的几乎都是过往跑大车的司机。”当年在七里河北岸开饭店的张立河说,随着环境治理成果日益显现,七里河周边的配套服务设施也在逐步完善。这里每年举办的特色文化活动、惠民演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到此观赏、游玩。张立河看准商机,在河边开了一家观景酒楼。

“水是新区生态发展的第一要素,只有保护好赖以生存的整个生态环境系统,并以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孕育生态产业,才能使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强。”邢台市七里河新区管委会主任靳建立说。

但同时,据七里河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保持河流正常水位是目前七里河面临的最大困难。现在有3种补水方式,分别是靠天然雨水补给、枯水季节从水库调水、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回用,但综合3种来水方式,尽管在防渗上做了防范,河水仍然不能自给,水位还是在下降。邢台每年降雨在60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在2000毫米左右,河里的水一年就要亏2/3。除此之外,部分市民保护河流的观念还不够强,也给河流治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尽管挑战存在,但七里河的变化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还是希望。负责七里河片区的环卫工人刘香芬说:“七里河一天天的变化,都凝聚着七里河千千万万建设者的心血。希望我们的市民保护好七里河的环境,真正保护好这条美丽的母亲河。”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25日 09 版)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