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让高原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2014年09月22日16:17    来源:云南日报

原标题:让高原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省政协委员视察滇池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及环湖湿地建设情况

  记者 张潇予/文 通讯员 张春/图

  核心阅读

  有着“高原明珠”美誉的滇池,是昆明人心中当之无愧的“母亲河”,对于世世代代居住在周边的群众来说,更是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特殊感情。进入80年代后,随着工业发展步伐加快,滇池污染日益加重,水质从Ⅱ类退到劣V类,曾经碧波荡漾的湖面被蓝藻覆盖,恶臭弥漫。为了让“高原明珠”恢复璀璨,昆明市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滇池保卫战”。“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确定并全面实施了环湖截污及交通、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等“六大工程”建设,全力推进滇池治理各项工作。

  就省政协而言,滇池治理与保护是各专委会、委员长期关注的重点问题。今年,“滇池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及环湖湿地建设”被确定为省政协4个重点视察课题之一。8月26日至27日,由省政协相关领导率队,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与社会和法制委员联合组织部分省政协委员组成视察组,邀请部分专家、相关部门负责人、新闻媒体等共同参与,对该课题开展重点视察。

  成绩与问题并存

  建议:从规划、资金、项目、工作上着力

  “滇池36条入出湖河道综合治理情况如何?”“环滇池湿地建设管理进展如何?”“滇池治理依然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这些是视察组希望通过此次视察寻找到答案的问题。

  为此,视察组在一天半的时间里,先后顺河沿湖实地察看了海口闸、海口河综合整治,老运粮河、捞鱼河、广普大沟、新宝象河、六甲宝象河、西坝河、船房河等部分河段截污整治及西华、龙门村、海东、斗南、王官、捞鱼河,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出水口和海埂片区提升改造等情况。

  “河宽水清,岸上树木依依。”在螳螂川海口段,一幅水环境综合治理完工后的美丽画卷呈现在大家眼前。在有“昆明人的后花园”之称的海东湿地,柔美花海随风摆荡,虫鸣鸟叫不绝于耳,几对新人将幸福的笑脸定格在镜头里。而在离海东湿地不远的六甲乡,流经此处的宝象河和广普大沟却污浊成泥,恶臭四溢。

  视察组一路走一路看。“十二五”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治理要求,昆明市继续围绕“六大工程”建设,突出“彻底截污、水体置换、生态建设”三大任务,在连续5年干旱的不利情况下,滇池治理取得了新进展:随着去年12月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正式通水,滇池首次实现生态补水,平均每年可引水5.66亿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完成全国规模最大的两座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和全国规模最大的17座调蓄池建设,城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10.5立方米;滇池水质持续改善,去年综合污染指数较2010年下降了21.1%,营养状态指数下降4.1%……

  视察组认为,通过实地察看情况表明,滇池治理目前仍存在入湖污染物存量大、水质改善速度滞后、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湿地建设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在六甲宝象河和广普大沟,视察组看到,虽然分管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治理,但由于污染源得不到有效控制,河道治理效果不明显。此外,尽管每年省里安排的滇池治理资金不少,但很大一部分用在了周边村民的拆迁补偿上,真正用到滇池治理上的仅是一小部分。

  带队的省政协领导提出,滇池治理要加强体系建设,推进治理项目实施,解决好重点项目规划调整、资金到位、信贷支持等问题,同时在做好滇池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基础上,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

  “应进一步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为滇池治理与保护营造良好氛围。”视察组成员高旭升认为。

  “滇池治理不仅要花费昂贵的代价,还要做好长期攻坚克难的心理准备。”视察组成员熊泽民建议,要深化对湖泊保护的认识,加强滇池保护治理的宣传力度,对广大市民做好解疑释惑工作。

  “近年来,以‘四退三还一护’工作为重点的滇池滨湖生态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滇池治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守住生态保护这根红线。”视察组成员王中表示。

  机遇与挑战同在

  建议:抓住河道治理与湖滨生态建设两个关键

  “滇池各主要入湖河道的整治管理”在整个滇池治理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视察组了解到,滇池有35条主要入湖河道和84条支流(沟渠),是滇池的主要补给水源,也是污染物进入滇池的主要通道。长期以来,河道担负着防洪、城镇排污、农业灌溉和景观等多种功能,加之35条主要入湖河道大多没有水源补给,并且流程短,自净能力较差;流经城区的河道明河暗渠交错,情况复杂;部分还未完成改造的城中村和老小区市政排水基础设施还未完善,河道仍是城市雨水污水排放的主要通道,整治难度较大。

  “这些河道长期以来担负着滇池流域防汛抗旱、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用水和城镇排污等多种功能,与昆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水质和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滇池综合治理的效果和生态环境的恢复。”视察组成员胡开林说,滇池各主要入湖河道的整治管理是综合治理滇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视察组一致认为,尽管困难重重,但滇池治理依然机遇与挑战并存,要着力抓好入滇河道治理与湖滨生态建设两个关键。

  就入滇河道治理而言,视察组建议,昆明市应紧紧抓住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支持桥头堡建设,加大西部大开发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等重要机遇,围绕滇池治理“十二五”规划目标,加快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采取工程措施和强化管理手段,加强河道截污和综合整治。

  对于湿地建设,视察组认为,目前环湖湿地建设正在持续、健康、有序地推进,但还要重视“还与建,护与管”的问题。应该深入开展滇池湖滨“退田退塘退人退房,还湖还湿地还林”工作,提升湿地建设保护及管理水平,加强滇池面山植被恢复。同时,围绕昆明市提出建设环滇生态圈、文化圈、旅游圈“三圈”目标,使滇池治理与城市建设良好结合,促进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提升。

  对此,王中建议,湿地建设要堵疏结合,不一定每片湿地都要建成公园,应该制定《滇池保护市民参与办法》,调动大家保护滇池的积极性。

  胡开林认为,湿地建设及保护要以湿地为重,公园为辅,最好不要人为开发湿地,破坏生态系统。

(来源:云南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