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22日08:11 来源:福建日报
“紧抓中心、尊重规律、开拓担当”是我读完《摆脱贫困》一书后最深刻的体会。
第一个体会是“紧抓中心”。这本书从开篇到它的《跋》,一以贯之的最核心的主旨就是“把经济建设当作最大的政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中心,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实现的伟大历史性转折,它是针对“以阶级斗争为纲”而言的,指向性非常鲜明,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扭住不放。这本书敏锐地自始至终都在强调这一点,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主旋律,大家都要围绕这个主旋律齐声合唱。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深刻领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深远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践行;我们的理论研究界也应当向社会广泛深入地、持久地做好解
读,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形成紧抓中心的共识与合力。
第二个体会是“尊重规律”。要摆脱贫困、发展地方经济,必须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习近平同志反复讲贫困地区不要有超现实的幻想,强调扶贫“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这是非常务实的,是尊重规律的体现。同时,习近平同志认为尊重规律并不等于把自己束缚起来,还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认识和把握新事物、新规律。正如书中所讲:“开放和扶贫对闽东来说,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都应统一于商品经济规律的运动之中。”把扶贫与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融合起来,有利于突破意识贫困和思路贫困,破解封闭和贫困的恶性循环,
不仅开阔了局部地区摆脱贫困的思路,而且使整个国家的摆脱贫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第三个体会是“开拓担当”。习近平同志在书中引用马克思的话说,“一步行动比一打纲领都重要”。他还说,“我是崇尚行动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排除各种干扰,落实到行动上;认识和把握规律,最终也要体现在摆脱贫困和深化改革开放的行动上。习近平同志激励大家要发扬“不耻落后、意气奋发、放胆开拓、争先创优”的闽东风格,倡导敢为天下先、冒一点风险的精神。在书的《跋》中,他还重申了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关于改革开放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论述。所有这些,都折射出作者的精神追求和力量源泉,足以使读者深长思之。
(来源:福建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