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6日04:44 来源:重庆日报
五举村召开院坝会听取村民意见。 五举村党委供图
69岁的刘月树是江津区几江街道五举村村民,自2008年家里的地被划入土地复垦范围后,一直没领到补偿金。老人数次找村“两委”干部反映,却迟迟得不到解决,让她十分不满。
全区开展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后,五举村不少村民和刘月树一起给“两委”班子打了低分:“为老百姓办事不积极,这样的干部我们不欢迎!”还有村民编了顺口溜:“班子软弱没形象,工作落后不思量,群众有难无人管,有无组织一个样。”
群众的“差评”让时任村党委书记陈思勤和村委会主任刘泽应痛感惭愧:“民心就是镜子,必须从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在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江津区委对五举村整改工作也高度重视,明确由区委书记陶长海对口联系帮扶。和街道党工委指导下,五举村走上了问诊于民、对症整改的“逆袭”之路。
问诊于民 找软弱涣散“病根”
“听到五举村被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我的脸就像火烧一样。”9月13日,现任五举村党委书记的刘泽应回忆起当初开会的情景,仍掩不住满脸羞愧。
事实上,五举村整体经济实力并不差。村里有一家颇具规模的酱菜厂和不少小企业,村民种植蔬菜不愁销路,还可以到企业打工,人均年收入位于几江街道中上游。
“五举村不缺钱,缺的是一支团结齐心、踏实为民的基层干部队伍。”几江街道党工委书记夏祖海一针见血地说,村里的书记和主任都在外闯荡过,算得上老百姓眼中的能人,但在为群众服务上“没有将心比心为老百姓着想。”
区委组织部选派3名部领导、4名机关干部联系指导五举村,和街道党工委、村“两委”班子一起问诊于民找病根。
经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民意调查等方式,群众意见最大的4个问题浮出水面——
村“两委”班子不团结,战斗力不强,遇到事务(问题)各唱各的调;推动民生工程速度慢,修路、饮水、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等工程迟迟没有推进;产业发展思路不清晰,带动群众致富后劲差;深入联系服务群众落实不到位,存在“冷横推”现象。
看到收集的意见,少数曾感到憋屈的村干部也服气了:“群众批评都在理,这个‘后进’帽子该我们戴。”
对症整改 用行动证明改变
找准了症结,五举村“两委”班子开始用行动证明改变。
街道党工委果断调整了村“两委”班子,将原村党委书记调离,原村委会主任被选为村党委书记,原村党务专干李江琳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并招聘2名年轻干部任主任助理。调整后的“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下降了7岁,改善了班子结构。
区委安排村党委与区委办、区城乡建委、团区委等部门结成共建帮扶对子。几方共同筹了200万元,支持修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施工过程中,所有班子成员放弃休息“泡”在工地,一有问题随时解决。短短4个多月,集办公、会议、文体、娱乐、培训、卫生、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近1000平方米便民服务中心竣工投用。
“现在到服务中心就能验指纹领农村养老保险、报销新农合,不用再跑到镇上,确实方便得多。”老党员邱发贵说,村党委的努力,让老百姓看到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决心。
同步推进的还有基础设施建设。在几个部门支持下,五举村完成了72公里农村公路和人行便道的改扩建和硬化,整治山坪塘40余口,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工程,自来水管通到了每家每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针对产业发展这个关键点,村党委请来街道和区级部门共同分析,围绕本地盛产青菜头等蔬菜的优势,确定围绕沿江公路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和五举酱菜龙头企业示范基地,鼓励种植大户开办合作社。全村微企完善申报手续35户,种植户平均增收1000余元。
力改作风 以真诚弥合隔阂
今年4月,长期在外打工的村民王海军返乡办房产证,到便民服务中心咨询有关事宜。国土信息员王焕云热情地接待了他,不仅详细告知需要准备的材料,还上门帮着丈量土地。
邻居陈起华看到后颇感意外——“以前她办证比较拖沓,也没上门给老百姓服务过,现在村干部态度硬是不一样了哦。”
王焕云坦承,村“两委”被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对他们触动很大:“过去老觉得完成上级交办的行政任务就行。通过这次整顿,我们意识到把群众服务好才是最该做的事。我们态度热情、办事认真,老百姓才会信任基层组织。”
整顿以来,五举村“两委”干部深入农家院坝的时间多了,“承诺践诺”工作也不再“放空炮”。家住半山腰的村民李友新反映山坡上好几百亩地缺水源,村“两委”设法从水利部门申请项目,很快修了一个提灌站,解决了这个难题。
刘月树老人也终于在今年上半年领到了自己的土地复垦补偿款。村“两委”还帮她办理了农村养老保险,每月能领到600元养老金。
昔日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隔阂在村“两委”努力下逐渐弥合。在最新一次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超过90%的村民对五举村“两委”评价“满意”,实现了“后进”到“优良”的跃升。
(来源:重庆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