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4日09:00 来源:内蒙古日报
每到金秋9月,一批批新生会从全国各地赶来,到有着塞外花园式高等学府美誉的内蒙古农业大学求学。步入这所学校西校区的西大门,“团结、求实、博学、创新”的校训就会映入人们的眼帘。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体现着学校的办学传统,传递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60年沧桑岁月,内蒙古农业大学培养出的10万余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很多成为农、牧、林、水、草、乳、沙等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一大批蒙汉兼通的毕业生在草原牧区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1年12月9日,农学八二届植物保护专业学生、我国著名昆虫与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康乐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60年栉风沐雨,内蒙古农业大学始终把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光荣使命,用优秀文化引领学子,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学校先后涌现出了“12·14”英雄郝龙彪和舍己救人英雄集体,在生命垂危之际申请加入党组织并提出无偿捐献眼角膜的优秀大学生李莹,“全区道德模范”杜威及“背学兄弟”庄洪泉、庄汇泉等优秀典型。
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牧民们把具有草原般博大情怀,热爱大草原,在射箭、搏克和赛马3项蒙古族男子竞技中夺魁者誉为“塔林夫”(草原之子)。在草原文化的长期润泽下,秉承“团结、求实、博学、创新”的校训,内蒙古农业大学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草原之子”精神:热爱母校、热爱内蒙古、热爱所学专业、热爱祖国和人民;学一行爱一行,甘心献身所学专业;勇于创新,积极拼搏,收获成功和喜悦;志存高远,坚守信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胜不骄,败不馁,勇往直前,无怨无悔。
校训
(来源:内蒙古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