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爱祖国, 就应当爱祖国的文化”

2014年09月12日07:31    来源:湖南日报

原标题:“爱祖国, 就应当爱祖国的文化”

  沈德良

  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前夕考察北师大与师生交流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9月10日《湖南日报》)

  今年秋季学期,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古诗被悉数剔除,有关部门给出的解释,是为学生“减负”。“减负”本是为素质教育开路,让孩子从“压力山大”的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未料,古典诗词、传统经典首先“中枪”。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元曲汉文章,是中华文化独有的标签,以其韵律优美,语言精练,意境深远的特点被世界广泛接受、认同。

  中国家庭历来视“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为圭臬;循文会心,就能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意境中实现心灵的相遇相通;“腹有诗书气自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无疑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塑造自己的淡泊而清新灵魂。

  学校是授业传道之地,课本是传承文化的基本载体。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其中深藏着古人的智慧,一首《锄禾》,寥寥数语,便将爱惜粮食的朴素道理跃然纸上。那些美妙蕴藉的诗词歌赋,不独能培养出孩子典雅的表达,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优秀传统美德。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软实力。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先得讲好“中国故事”。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将中华文化定义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文化是民族的基因,基因断了,不仅悲哀,更加可怕。文化需要时间沉淀,更需要薪火相传;去掉了民族文化的根,就等于断了民族的脊梁。

  “爱祖国,就应当爱祖国的文化”。几天前辞世的北大国宝级国学教授汤一介老先生曾如此表达二者间的关联。

  在中小学课本中,给古诗词留有适当的位置,不仅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更是一种弘扬民族文化的自信。如果一个中国孩子能操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却对“之乎者也”一脸茫然,相信这样的教育,很难让孩子内生出热爱祖国的自觉。作为民族而言,唯有及时纠偏“去中国化”倾向,才能夯实大国崛起的文化基础。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