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穿上汉服,让传统由外向内

王珏 张妤涵

2014年09月09日08: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为汉服社重阳节活动后的合影。
  资料图片

中秋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难得的休息时光。但对于29岁的蔡泽鸿和他的“汉服同袍”来说,却意味着繁忙。他们在北京紫竹院公园的活动,成功吸引了游人的目光。这些年轻人穿上颜色娇艳的汉服,在暗绿色的竹林里,表演着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古意中透着暖意。

蔡泽鸿是北京汉服协会的负责人。“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蔡泽鸿说,汉服是一把钥匙,一把通往传统文化和美德之门的钥匙。

通往传统文化的一扇门

无意间点开的一个网页,开启了蔡泽鸿的汉服之路。页面上网友们对于汉服的热烈讨论,深深吸引了这个当时只有21岁的福建小伙,他那时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法律专业。他很快加入了“组织”,并在他的提议下,网友们举行了第一次线下汉服聚会。

那也是蔡泽鸿第一次穿上汉服,直到现在,他都难以忘怀当时的感觉。“感觉自己一下子穿上了一身‘规矩’,穿上了几千年的传统礼仪,有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奇妙感觉。”2009年,蔡泽鸿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创办了北京汉服协会,向大众普及汉服文化,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成立5年,这家以年轻人为主的民间组织,已发展了数百会员。他们自己穿汉服,还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在公共空间里进行汉服表演,以吸引同道。“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传统节日是必须把握的时机。他们在各个公园里,根据不同节日穿上不同的传统服装,并模仿古人登高、乞巧、赏桂花、诵离骚等活动,还为游人讲解传统文化知识。

“我们这群人都有点理想主义。”蔡泽鸿笑道,他认为,当下一些年轻人缺少理性、宽容及耐心等素质。而推广汉服,其实是找了一个载体,一个推广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真正希望的是受众通过汉服这一表征化符号,深入传统文化内部,并让传统雨露润泽自己。”

29岁的蔡泽鸿,如今从事销售工作,对汉服仍有不竭的热情,而汉服也深深影响着他的人生。他在一次汉服聚会上认识了妻子,并送给她一场别致的汉服婚礼。而今年国庆前后,他们将迎来家里的新生命,“以后也会让宝宝从小就接触汉服文化。” 蔡泽鸿说。

“同袍”都会相互信任

今年清明节,北京黄寺大街的柳荫公园内,人们围绕在一群汉服装扮的年轻人周围。小伙子们表演着中国古代清明祭祖的传统活动,姑娘们则向游人们介绍祭祖活动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这是蔡泽鸿和小伙伴们的推广活动,他们和这家公园合作推出品牌活动,至今已4年。

蔡泽鸿创办的北京汉服协会,如今已是北京地区最大的民间汉服组织,拥有正式会员200余人,实际上没有实名登记在册的“汉服同袍”规模更巨。协会下还有民乐、骑射、搏击、诗书等独立的兴趣小组,除了8个传统节日的例行活动,各个兴趣小组每年也有独立的小组活动。协会的“春祭秋社”更是已经做成了品牌,受到多个公园的合作邀请。

“用最少的费用得到最大的享受”是协会的宗旨,协会每次活动只向正式会员收取10元活动费用于场地租借,坚持不取一分利润。

除了在公园和社区中无偿开展汉服展示与传统知识讲解,协会还与各大高校、中学互相帮扶,扶持高校汉服社团的活动,在高校中开设讲座、在中学开设选修课。

“喜欢汉服便会喜欢传统文化,而喜欢传统文化的人,都是比较靠谱的人。”首都师范大学汉服社团的负责人刘昕雨说,“我们圈子里的人,只要知道彼此是‘同袍’,不管是否认识,都会相互信任。”

从“好看”出发慢慢向前

将近10年的汉服“事业”中,有一件事让蔡泽鸿印象深刻:两年前,几个刚上初中的女孩儿要求加入北京汉服协会,蔡泽鸿向她们问起原因,她们只说了一句:“觉得好看。”

这让蔡泽鸿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用“好看”获得关注后,用文化来引导?“文化层面的吸引,首先要建立在对审美的天然追求上,中国文化要想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就要让自己的东西更美、更好。”这是他一贯的逻辑,按照这个逻辑,他要让自己的工作更上层楼:“汉服的样式现在看可能有些夸张,也不适于穿着,我们在思考如何将汉服中的一些格式、纹饰提炼出来,创造出‘汉元素’,并将它融入现代服饰中。”

也不都是掌声,非议不绝于耳。“汉服常常被人误认成和服、韩服,我们也经常被人误会成‘玩穿越’‘玩复合物人模仿秀’。”蔡泽鸿说,对于误解,“我们选择包容。从小众到大众,我们需要努力,更需要时间。”

“慢慢来”是蔡泽鸿不断提起的字眼。29岁的年纪,让他比8年前更显成熟与沉稳。这“慢”充满力量感,它来自汉服襟袍千年之下的衣袂飘飘,来自儒家文化悠长的文化意蕴,也来自他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我们的大门常打开,随时欢迎你进来。” 蔡泽鸿笑着说,“只要你来,我们会给你一身漂亮的衣裳!”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09日 19 版)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