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接地气 聚人气

2014年09月03日07:15    来源:湖南日报

原标题:接地气 聚人气

  本报记者 陈薇

  架个简单的台子,挂上演出的横幅,摆出三两个麦克风,表演就开场了。

  台上,来自中国曲艺家协会及湖南省曲艺家协会的多位表演艺术家,说拉弹唱,绘声绘色;台下,从四面八方聚拢的老百姓,凝神观看,如痴如醉;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和掌声。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曲艺走基层全国百场巡演”在湖南演出时的真实缩影。

  现场气氛热烈

  此次曲艺巡演湖南专场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承办,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协办。

  9月2日,湖南巡演的最后一场在株洲市文化园世纪广场圆满落幕,按照巡演的方案,湖南的5场演出地点都安排在了城市广场或农村集镇。

  演出的舞台设施十分简单,观众也都是自发而来的当地群众,现场气氛却十分热烈。在长沙湘江风光带的风帆广场举办的首场演出中,来了不少当地老年艺术团的娭毑。年近六旬的杨娭毑兴奋地说:“好看,节目很有意思。这样的活动应该多办一些,丰富我们老年人的生活。”

  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大兵,也参与了此次巡演。在他看来,从基层而来的曲艺艺术是一种最接地气的艺术表演形式,也最容易与群众产生互动,“相比歌舞类节目,曲艺对场地、演出条件的要求都比较低。这也许是此次选用‘曲艺’形式来进行全国巡演的一个主要因素。”大兵说。

  节目意蕴深刻

  每场演出有7个节目,除了2个省内自荐的节目灵活调换外,其余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带来的《慈母泪》、《常回家看看》、《美丽的陈美丽》、《为你放歌》、《孝女情深》等5个节目每场必演。这些节目意蕴很深刻。

  《美丽的陈美丽》是根据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陈美丽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发生在大山深处的一个普通农妇陈美丽在丈夫因救火不幸身亡之后,贴出通告帮亡夫还债的故事。这个故事,闪耀着“自己讲诚信、也信他人”的高贵品质,那种人死债不烂、欠债就要还的朴素思想,感动了无数现场观众。《孝女情深》则以带着父亲上大学,一边读书一边尽孝的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张蕾的故事为原型,用二人转的形式弘扬了中华民族“孝当先”的传统美德。河南坠子《慈母泪》、双簧《常回家看看》、相声《为你放歌》等节目,也围绕“诚立身”、“孝当先”的主题,讲述真情故事,弘扬传统美德,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这样的演出是非常及时,也非常有意义的。在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和道德体系被打破,而新的道德体系还未完全建立的非常时期,重建我们的道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大兵坦言,这些年类似这样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活动少了,希望通过这样的文艺演出能重新提升观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大兵认为,所有的艺术作品跟主流价值观都是相符合的。艺术作品主要是惩恶扬善,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而曲艺作为一门尖锐、辛辣、入木三分的艺术,它更需要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因为它讽刺的往往不仅是时弊,更是时弊背后隐藏着的人性问题,如果找不到正确的方向,曲艺的创作也会陷入思想的瓶颈。

  鲜活受到追捧

  巡演过程中,不少受访的曲艺家都有一个相同的观点,那就是相比正式的演出,曲艺艺术在民间的发展更为活跃。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相声、快板演员芦克宁解释说,因为曲艺的表演形式简单,反映的内容与生活贴近,在民间更容易受到老百姓的追捧。“这是一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形式,能不能继续发展下去,能不能久远地存在,还需要曲艺家们不断赋予它新的生命力。”芦克宁认为,专业的曲艺团队也有往民间发展的趋势,因为民间始终有最鲜活的素材,最忠实的观众。

  大兵很认同这个观点,同时他也提及了多年前的“长沙之夏”现象:“那时候的长沙,空调还没有普及,长沙的市民都出来歇凉。于是,湘江一带产生了许多自发的文艺团体,无论是专业演员还是业余爱好者,都是自发地在演出,当时的这股民间文艺之风刮得很大。但随着电视、空调的普及,市民们都躲在家里乘凉看节目而不愿意出来了,‘长沙之夏’也受到了冲击。”

  “现在,看腻了电视节目,想出来走走的市民们又开始重新热衷于这种街头文化活动。相比电视,他们更希望到现场看一些鲜活的东西,‘长沙之夏’可能又会迎来复苏的春天。如果还能恢复到当年的人气,我还会考虑将曲艺节目搬到街头来演。曲艺从基层来,就应该到基层去。”大兵说。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