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合作社可以这样办

2014年09月03日00:54    来源:江西日报

原标题:合作社可以这样办

  在上高县,一粒谷子可以“享受”全产业链服务:从耕整、选种到育秧栽插,从田间管理到收割烘干,从收购加工到走进超市,都在一条“链”内完成。支撑起这个全产业链的,就是江西绿万佳种养专业合作联社。

  不仅如此,在绿万佳,一朵菊、一棵蒜、一头猪、一枚蛋、一头牛,都在“享受”着全产业链服务。每条产业链,依托联社创办的经济实体,一头“链”田头,一头“链”市场,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的诸多断层问题。

  整合:多业态、互补性,17家合作社深度融合

  今年初,听说绿万佳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宜丰县种粮大户黄维星一口气与其签订了5000亩优质水稻的全程社会化服务合同。“从选种、生产到烘干、收购,全部交给绿万佳,省心多了”。

  “我们的底气在于整合了产业链中所有的生产要素。”绿万佳种养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刘小晖说。2013年4月,上高县17家米业、种业、植保、种植、农机、农资、牧业等合作社联合发起,成立了绿万佳种养专业合作联社。多业态、差异化、互补性的特点,给合作社深度融合创造了条件。

  “以前许多合作社生产单一、经营粗放、服务环节严重脱钩、自身造血功能弱。现在,联社就像一个中枢指挥调度机构,整合17家分社在各自领域的生产要素,为社员和农民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扩大的市场收益由联社和分社共享。”刘小晖说。

  今年,绿万佳与社员、种粮大户签订了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合同面积2万余亩。“以前担心的病虫害防治、稻谷晾晒等问题全没了。这不,40亩早稻一收割,湿谷子就由联社创办的稻谷烘干中心收购了。”泗溪镇种粮户朱义荣说。

  绿万佳的深度融合,还体现在大农业循环格局的构建。本链之内在循环:大米加工产生的谷壳,成为稻谷烘干中心的燃料,燃烧产生的谷壳灰,又成为种植专业户的有机肥。链与链之间也在循环:养殖产生的粪尿,成为种植的肥料,种植产生的秸秆,又提供给养殖。据悉,他们还将筹建有机肥加工厂,推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延展:开公司、办实体,构建现代经营体系

  绿万佳种养专业合作联社创新经营模式,创办了经济实体和农产品营销公司,确保了社员和两级合作社的利益,强化了两级合作社的造血功能。

  上高县年产稻谷30万吨左右,每年因天气和晾晒原因损失稻谷约2万吨。绿万佳看准商机,社员入股1000多万元,创办了绿万佳稻谷烘干中心,日烘干能力7吨。“早稻开镰以来,中心几乎每天运转。收购社员和种粮大户的湿谷烘干处理后,再卖给联社下面的米业合作社加工、销售。今年烘干中心的利润可以达到200万元。”烘干中心负责人说。

  绿万佳总经理黄晓峰介绍,烘干中心可以把稻谷损失降低50%左右。中心实行财务独立核算,社员可以享受收购价格优惠,社员股东还可以年终分红。联社收取一定比例的利润作为发展资金。

  说起绿万佳带来的好处,社员李高中说:“联社成立了营销公司,我们的鸡蛋不愁销路了。”李高中说的营销公司,就是绿万佳为提升社员对接市场和抵御风险能力,于去年成立的江西绿万佳生态功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由社员入股300万元成立,富硒产品均注册“绿万佳”,由其统购统销,同时帮助各分社销售常规农产品。他们在北京、上海、湖南、湖北、广东等地设立了销售点,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目前,联社50%的农产品通过电商交易。今年1至4月,公司帮助分社代销各类普通农产品500多万元。

  营销公司的成立,最大限度减小了市场风险,打通了产后“最后一公里”。公司产生的利润,除公司留存和分红给股东外,还要上交一定比例给联社,作为发展资金。

  最近,绿万佳在海南三亚租赁了3000亩农田,正在注册三亚绿万佳生态功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北等地多个地方政府和客商也向联社发出邀请,希望与之合作。

  提升:引科技、抢先机,主攻富硒功能农业

  “生产有特色、安全的农产品,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刘小晖说,去年,联社引进农业核心技术,发展富硒功能农业,效果喜人。

  他们与拥有有机硒源技术专利的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下属单位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在江西开发富硒农产品。去年开发了500亩富硒大米、600亩富硒皇菊、富硒土鸡蛋、富硒紫皮大蒜等产品,营业额200多万元。每批产品含硒量均由国内权威机构检测。通过加价向联社的营销公司交售富硒农产品,社员分享市场蛋糕80多万元。

  今年,上高县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两头乌生猪”和紫皮大蒜,因采用有机硒源技术生产,未上市就被客户订购一空。

  根据协议,两年内,苏州硒谷的博士工作室和江西硒谷将落户上高。绿万佳将逐渐扩大富硒功能农业面积,使富硒农产品惠及所有分社及社员。

  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绿万佳巧妙破解了长期困扰农民的“三愁”。它的整合、延展、提升,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优质农业的生动缩影。

  本报记者 胡光华

(来源:江西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