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牡丹江 构筑巡控新格局

2014年08月31日07:52    来源: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牡丹江 构筑巡控新格局

  走在牡丹江的大街小巷,你会看到24小时闪着警灯的警务流动车,而且无论夜里几点都会看到肩头双闪警灯的巡逻民警。近日,记者走进全国首创“公安城管联勤执法巡逻”模式的牡丹江,探寻这里全警动员、全社会参与、全时空动态布警的巡控新格局。

  流动警务车就是个小派出所

  在牡丹江站南站前,女子交警大队的流动警务车静静地停靠在路边。警务车上,多块监控设备屏幕上显示着周边路段状况。车上民警正在为报警群众做笔录,而另外一名民警则快速操作摄像头控制键盘,将出现警情的区域放大查看。

  “刚开始设立时,百姓听说流动警务室就是个小派出所,不仅能处理交通事故,还能抓坏人、咨询业务,所以许多居民、商户、行人都围上来看。”东安交警大队教导员韩涛说,作为新生事物,流动警务室自建立起就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

  记者看到警务车内配备约束带、警戒带、指挥棒、强光手电等装备,适用于各类警情出警需要,同时还配备了饮水机、医药箱、微波炉等设施,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兼顾了民警在执行重大任务时的生活需要。

  作为全市“最辛苦”的流动警务室之一,牡丹江站南站前女子交警大队流动警务室每天都要迎来众多群众。这些群众有的问路,有的报警,还有的咨询旅游乘车问题等。流动警务室和普通车辆相比体积较大,目标明显,停放在人员密集场所不仅方便有困难的群众及时求助,而且可以进一步拓展便民职能。在日常生活中,流动警务室上的民警常常接待群众问路、咨询、喝水甚至小憩等事宜,还为前来求助的群众提供药品,甚至为丢失户口簿、驾驶证、身份证的群众办理登记、先期咨询。“流动警务室实现了一车多能,哪里的群众有需要,警务车就开到哪里,民警也就把工作做到哪里,这是新型警务模式的要求,也是流动警务室设计的初衷。”牡丹江市公安局巡防办主任刘魁力说。

  网格化巡防模式让百姓放宽心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南市街东一条路东侧的彩票站被2男子抢走近万元现金,两名嫌疑人抢劫后向东一条路方向逃窜。

  5分钟后,正在附近巡逻的巡警支队四大队民警戚鑫、张文昊迅速到达现场,将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我是饭店的服务员,下夜班走在路上非常放心,因为总能看到巡街民警。”经常上夜班的小李对记者说。

  民警告诉记者,牡丹江打造“白天见警徽、晚上见警灯”的全方位巡防格局,将城区划分为100个巡控网格,牡丹江市区的文化广场、江滨公园等14个繁华地带列为安全形象点布控,分别由武警部队、消防支队、边防支队以及边防、森警等武装人员负责治安;为他们配备几十台警力车不间断巡逻,同时与治安岗亭布控结合。

  牡丹江市公安局还将全市573条街道线路分出级别,根据轻重缓急和实际需要,巡逻以步行为主,车巡为辅。街路面巡逻与居民区巡逻无缝对接,还在参巡线路中的繁华地段、学校、集市及金融网点设置停靠点,加强巡逻巡视力度。对普通街道和社区实施“面”的巡逻,开展巡逻巡回和守护结合,无论是“动”的巡逻还是静的守护,不给兴风做浪的犯罪分子以任何作案的机会,目前日发案量从以前的每天二三十起锐减至十起以下,有时甚至零发案。

  搭建全覆盖巡控区

  牡丹江市公安局把社区农村作为公安工作的主阵地,以社区村屯为基本单位,将全市9个县(市)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并把社区服务、警务工作、民生保障整合进网格之中。

  日前,社区片警在小区巡逻时发现一名中年妇女神色慌张,其身后尾随一名黄衣男子。妇女见有民警过来,大声高呼“救命”,男子见到警察转身就要逃跑,民警快速将其制服。原来,女子在网上聊天时认识了该男子,被骗到牡丹江市见面。后来才发现该男子为传销组织成员,欲脱身离开反被控制。她借购买生活用品为名才有机会外出,见到民警求助。

  去年,牡丹江市农村地区刑事发案同比下降16.4%,群体访事件同比下降23.8%,火灾同比下降31.2%。农村警务工作真正实现了警务主体多元化、警务体系集约化、警务活动多样化和警务运行高效化。

  为增强新型专业化巡控体系的实战效果,牡丹江市公安局专门以警令形式发布了警情控制责任倒查制,对于在巡逻责任区内玩忽职守、不尽职尽责造成发生可控性案件的,第一次责任人写出检查,第二次给予处分,再次发生的,主管领导引咎辞职。通过落实巡防责任倒查制,提升了巡逻民警的管事率,发案率直线下降,群众满意率直线上升。

(来源:黑龙江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