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建座绿色的中国“月宫”

2014年08月24日02:54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建座绿色的中国“月宫”

人物:刘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

  “从前,月亮上有座广寒宫,宫前有棵五百多丈高的桂树,树前有个人,他叫吴刚,整日砍树,树也不见倒……”

  入夜,江苏邳州老宅前,老人们指着月亮讲着故事,一个小女孩儿瞪大了眼睛望着明月,想象着月宫和桂树的模样,一脸憧憬……

  今年5月的一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排蓝顶白墙房子中传出一阵欢呼,我国首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试验系统及其实验装置“月宫一号”成功完成首次长期多人密闭试验,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为中国人登上月球,长期生存奠定基础。

  这座中国“月宫”的总设计师就是当年那个梦想到月宫一游的小女孩儿,她叫刘红,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

  刘红喜欢绿色,她的办公室与实验室里摆放着富贵竹、绿萝……她主持设计的“月宫一号”同样是片绿色的世界,水培植物制氧、提供食物;人体废弃物回收后再用于植物栽培……绿色的植物在“月宫一号”中,架起堪与地球媲美的“微型生物圈”。

  为搭建这个“生物圈”,刘红和她的团队整整准备了10年,春节都很少休假。

  植物的生命很脆弱,一不小心就可能前功尽弃。一年夏天,实验室的空调坏了,室温骤升,娇嫩的叶菜植物全热死了。捧着干枯的幼苗,刘红的眼圈红了。

  夭折的幼苗提醒着刘红,“月宫一号”的设备也可能会发生故障,“如果植物系统瘫痪,生物圈就可能崩溃。必须找到能提供氧气的备用系统。”经过多方寻找反复比对,刘红选择了微藻,这种植物生长速度很快,可在一两天内为“月宫一号”搭建起新的“生物圈”。

  一个难题攻克了,又一个难题出现了:为上“月宫”参与密闭实验的志愿者找食物,这一找就是6年。

  补充动物蛋白对于人体至关重要。但一般的肉不是刘红想要的,她要找的“肉”不仅要有营养,而且提供这种肉的动物还得能清除密闭舱内的废物。

  最初,刘红想利用循环水养鱼,鲤鱼、草鱼、罗非鱼都试过了,但存活不了多久;再试着养蜗牛,可蜗牛的硬壳无法处理;养蚕倒是环保,但植物舱没有大的空间种桑树……

  直到2010年,刘红在文献检索中发现了黄粉虫。小家伙儿肉乎乎,又被叫做面包虫,蛋白质丰富、营养高,而且含有种类齐全的必需氨基酸,还好养活。黄粉虫的粪便干燥无味,颗粒细小,吸水力强,能消灭舱内产生的大量废物。

  “吃虫子?”实验人员皱了皱眉。刘红亲自下厨,炒了个麻辣黄粉虫,菜未上桌,已是香味扑鼻。刘红第一个动筷子,夹起虫子,吃得津津有味。其他人也壮着胆子试吃,“味道不错,有点像薯条。”一位实验人员惊喜道。 现在,刘红还在找“肉”,“一定能找到更合适的。”

  “月宫一号”密闭试验的成功并未让刘红停下脚步,她又在设计着新的密闭实验计划。她梦想着能把“月宫一号”搬到月球,在月球建一座绿色的中国“月宫”,让航天员在月球上也能欣赏绿、品尝绿、呼吸绿。

  “追梦的过程或许艰辛,却是幸福快乐的!”刘红常这样说。

(来源:北京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