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8日06:47 来源:湖南日报
本报8月17日讯(记者 周勇军 李寒露 通讯员 周恩清 周田甜)8月17日,记者在津市采访时看到,曾经污水横流、破乱不堪的三眼桥小区,经过功能性改造,面貌焕然一新。生活条件很差的城中村荷花社区,经拆除违章建筑、规整管线、新建下水道、硬化道路等,已成为津市首个“完美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作为老工业基地,津市城市棚户区面积达247万平方米。近年来,面对改造面积大、困难对象多、资金压力大等问题,该市提出“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分步实施、四年到位”的思路,对53个地块、共计400万平方米棚户区实施大面积改造。市里成立专门的指挥部,出台相关办法,强化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并通过市场运作的资本运营、项目捆绑的资源整合、配套改造的资产优化,结合财政专项预算、上级专项补助等,有效破解了棚改中遇到的难题。
具体实施中,针对拆迁难,津市采取评估公司、安置方式、安置地点均由被征收人自己选择的方式,体现“以人为本、让利于民、阳光征收”原则,促进征收工作稳步推进。对棚改区域实行开发权与土地使用权两次拍卖,以开发权拍卖成交价作为土地拍卖底价,既保证棚改征收所需资金,又确保土地出让收益不受损失,仅当地最大的棚户区生产街棚户区就通过开发权拍卖融资2.2亿元。同时,将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和棚改、危改等打捆进行,近3年向上争取资金、对外融资4.5亿元,完成了油炸坊、天后宫等10个棚改项目,惠及4000多户居民。对部分无法征收的棚户区,进行翻修改造、功能性完善和配套设施建设,让2293户居民房屋增值受益。
近5年来,津市先后融资7亿元,改造各类棚户区16个,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惠及住户8400余户。市委书记王学武满怀信心地说:“棚改是大势所趋、民心所盼、发展所需。我们将力争在未来3年,完成所有棚户区改造任务,帮助中低收入群众早日实现安居梦。”
(相关内容见8版)
(来源:湖南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