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6日02:01 来源:吉林日报
近年来,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走上了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之路。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创新是长客一贯的精神,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如果不是几代长客人始终坚守创新信念,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跨越式的大发展,当然也就不可能在轨道客车事业大发展格局中发挥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并使之形成一种文化。”总工程师赵明花说。
现在,长客构建了以科技部“国家轨道客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改委“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发改委和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平台,为提升我国轨道客车系统集成关键技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坚实支撑。
不仅有国家战略的大平台,长客还根据生产经营形势与需要,为职工创造了成长成才、展示特长的多个小平台。他们通过岗位技能竞赛、组织学习培训等形式,让每个岗位职工都成为懂创新、能创新、会创新的独立单元,都能把创新意识与能力融汇于日常岗位工作,使创新成为岗位工作的常态。长客还坚持正向激励为主,每年都拿出400万元左右用于创新发明奖励,让广大职工通过创新发明成就职业梦想、得到应有实惠。
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
近年来,长客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配套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科技资源,分工协作,协同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在高速车应用、系统集成等多领域、多学科开展了高精尖课题研究,攻克了许多关键技术难题。公司还组建了“城市轨道客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分利用联盟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轨道客车技术从跟踪到引领的跨越。
用公司党委副书记王献红的话说,今天的长客具备年产普通铁路客车500辆、高速动车组1500辆、城轨客车1200辆的产能,这不是单打独斗的结果,而是依靠全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更广泛的合作交流,实现了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轨道客车追赶世界的成功道路。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长客一直采取新产品设计承包和创新奖励制度挂钩,积极提高科技人员待遇,制定了《专家管理办法》、《拔尖人才管理办法》等,对科技人才给予特殊津贴。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优势,采取“协议工资制、双聘专家制、课题负责制”等多种形式吸引人才。
在人才培养上,传帮带机制已成为青年人才的进步阶梯。“技术淘宝”李学忠,是大家心中首选的“攻关点子旺铺”,工作中遇到急难险重问题,找李师傅问计,他肯定有求必应,不负期望。他先后传帮带青年职工千余人次,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工人教授”,成为公司年轻人崇拜的偶像。
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公司拥有研发人员1300余人,其中博士16人,硕士403人,教授级高工4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8人,吉林省高级专家5人。
设立创新专项基金
为保证充足的技术创新投入,长客设立了研究开发专项基金,用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技术合作,年平均研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在5%以上,为技术、产品的不断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几年间,长客的科技成果不断攀升,公司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0余项;拥有专利665项,并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申请海外专利14项。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13年评价结果中,公司技术中心评价成绩为优秀,在全国88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排名21位,在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14家和吉林省1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排名均处于首位。
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视协同创新,开创了轨道交通装备创新的新模式,公司完成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实现了产品“走出去”的全球梦想。
(来源:吉林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