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学鹏
现在,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走好党的群众路线需要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实实在在的践行,其关键在于体察民情、服务于民。
由此,笔者想到一个故事,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一个布商告状扇商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还,扇商说:“我安葬刚刚亡故的父亲花了不少钱,而且今年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又冷,做好的扇卖不出去,并非故意欠他钱。”东坡于是在空白的夹绢扇面上书写行书、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交给扇商说:“快去外面卖了还钱。”很快扇子卖完了,还清了欠款,扇商流泪答谢。
有人说,苏轼画扇断案有违断案之法,这是和稀泥。可是我们仔细想想:如果扇商不还钱,就损害了布商的利益;如果硬要扇商还钱那就是挤兑其关门破产。苏轼的做法告诉我们,执法者不能为了执法而执法、为了办案而办案,他凸显的是为官之人的民本思想。由古及今,从孟子的“民为贵”到羲之卖字救济老婆婆,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到郑板桥“泽加于民”的思想,以及今天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民本思想在中国可谓一脉相承、生生不息。在新时期,我们党员干部还是应当继续坚持民本思想,走走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员干部要认识到,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只有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政之所兴在得人心,政之所废在逆民意。”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存亡,关系国家的兴衰。依靠群众是我党的立党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的一切工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方法,那些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安危麻木不仁的态度和作风,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加以纠正和克服。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立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强党性修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同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孟子说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换句话说,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杨善洲等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就在于他们对人民无限热爱,为人民鞠躬尽瘁。党员干部要像他们那样,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感情贴近群众,真正做到爱民、为民、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