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新房子·老房子

2014年08月11日02:02    来源:江西日报

原标题:新房子·老房子

  贺治斌 本报记者 唐彩萍 刘启红

  在国定贫困县莲花县,有一道令人动容的“风景”:该县人大、政协等20多个机关200多名机关工作人员,全部挤在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的老旧办公楼里。县委、县政府几次把新修办公楼的提议束之高阁,却投入真金白银大兴民生工程,使昔日的“老、少、边、穷”地区旧貌换新颜。“有一群艰苦奋斗的好干部带着我们奔小康,我们老百姓心里服!”莲花县三板桥乡桥头村村民张光明由衷地说。

  莲花县政府的办公楼到底有多老多旧?近日,该县机关事务局局长陈银娥带记者绕着整个政府大院一栋一栋查看。综合楼建于1958年,人大、政协、纪委办公楼建于1978年。综合楼带有明显的苏式风格,高大宽敞,但外墙红砖剥落,屋顶青瓦斑驳,木板楼面已磨得发白,踏在上面吱呀作响。在四楼的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4个年轻人正在办公,4张办公桌全部挤在一个角落,原来两天前下大雨,整个屋子除了这个角落其余的都漏雨。工作人员张国丽把她那天用手机拍摄的视频给记者看,只见屋子中央地上摆放着3个垃圾桶、7个纸杯都用来接雨水。小张是从乡政府抽调上来的,她说,根本想不到县政府办公房这么老旧,一下雨就成了“水帘洞”。

  作为主管机关后勤服务的负责人,陈银娥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关于房子问题的反映,漏水是个老大难,还有电线短路、天花板下坠、地板坍塌等等。她很想把房子彻底整修一下,但报告递了一次又一次,县领导总是说“缓一缓,放一放”。今年春天雨水格外多,眼见顶层办公室集体漏水,几个部门无法正常办公,陈银娥再次打了一个报告,这才被“勉强”批了60万元经费用于补漏。陈银娥告诉记者,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的办公室面积也只有10平方米左右,开会、会客、办公挤在一起。在今年清理领导干部办公室超标的行动中,莲花县第一次对所有办公室测量一遍,发现他们的办公用房面积全部低于标准。

  莲花县对兴建“楼堂馆所”近乎“抠门”,但对于民生工程和公益设施的建设,却显得“大手大脚”。就在距离县政府大院两公里的地方,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长”出了一片高大、美观的新房子。

  记者来到莲花教育园,一栋崭新校舍让人眼前一亮。负责园区建设的莲花县教育局副局长朱建斌告诉记者,这栋楼是莲花县中心幼儿园的校舍。整个教育园区占地500亩,投入近亿元,可容纳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职高在内的学生6000人,2015年秋季开学前可全部投入使用。校舍采取抗七级地震以上标准建设,校舍之间通过走廊过道连成一体,学生们在校园里学习生活风雨无阻。

  随后,记者又前往莲花县文体中心。站在场馆边上看去,体育馆仿佛一朵盛开的莲花,图书馆像含苞待放的花蕾,而群艺馆则如一片点缀其中的荷叶,造型新型别致。整个中心占地70亩,投入超过1.4亿元,其中体育馆可以承办国家级专项比赛,观众席能容纳3300多人;图书馆能达到国家二级图书馆标准;文体中心里设有电影院、剧院、工人文化宫,完全能满足全县群众的文化需要。“在莲花这样的贫困县,能建一个如此漂亮的文体中心,是莲花人民几十年来想都不敢想的事,我们现在感觉都像是做梦一样。”贺海元由衷地感叹。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该县先后启动了教育园、文化园、荷园、工业园“四园工程”,个个都是大手笔。2013年,该县财政收入为5.6亿元,但投入民生工程和公益事业的支出却达到了14.3亿元,其中上级转移支付的八九亿元被“慷慨解囊”、一分不剩地用在了民生工程上。

(来源:江西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