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08日05:16 来源:光明日报
地质大学登山队将武汉精神带上珠峰之巅。
犟妈易勤(左一)耐心地教智障工人拭擦产品外包装。本报记者 王斯敏摄
清洁工蒋扣分 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本报武汉8月7日电(记者王斯敏、曲一琳、夏静)首个“武汉精神践行者”月度榜单前不久发布,“纸条姐”陈慧丽、“临终关怀师”袁晓燕、义捐骨髓的好人郭卉等10位平凡百姓成为“武汉精神”新的典型代言人。随即,硚口、新洲、蔡甸等区也陆续发布了区级“践行者”榜单。这标志着新一轮“寻找武汉精神优秀践行者”活动正式启动。今年2月,历时两年的第一轮评选宣告结束。在此基础上,武汉市规范了评选标准,将践行者榜单细分为“先锋榜”“英雄榜”“好人榜”“诚信榜”“孝星榜”五大榜,每月发布一次入选名单,并计划以月度“践行者”为对象,两年一次优中选优评出“优秀践行者”。这种层层设榜、层层评选,逐级推荐、逐级打榜的形式,旨在“立榜扬德,见贤思齐”,是湖北省武汉市完善典型评选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常态化、规范化的一大探索。
“武汉精神是建设武汉的灵魂和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是要和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精神气质相结合,和百姓的日常生活相贴近,要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与推进。”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认为。
2011年8月,武汉在全民大讨论的基础上凝练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为使其深入人心、感召百姓,2012年4月,对“武汉精神优秀践行者”的“全城搜索”正式启动。各行各业、成百上千名候选人涌现出来,历时近两年,首批20位“优秀践行者”终于被找到。今天,新的寻找再度开始。
找到一群人,带动一座城。“优秀践行者”的评选过程与结果,为武汉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了生动教材。除媒体广泛宣传外,武汉还组织“优秀践行者”深入基层巡回宣讲,仅今年上半年便开展宣讲30余场,有力地推动了武汉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塆”。
为“寻找武汉精神优秀践行者”活动奠定基础的,是武汉市委市政府对公民道德建设机制化、长效化的持续探索:建立并完善道德典型推评机制,率先探索城市荣誉制度;建立道德讲堂活动常态机制,将道德讲堂建设纳入全市城区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排名与绩效考核;建立关爱帮扶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制度,切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道德模范活动。
点滴行动汇聚强大力量。经由持续努力,武汉形成了引人瞩目的“道德群星”现象:近年来共有8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10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6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2人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获奖人数居同类城市首位。精神文明对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也日渐彰显,市民素质、群众满意度、经济水平稳步提升,2011年以来,武汉经济总量连续四年每年增加千亿元以上,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跃升至第4位。
“武汉的实践,回答了各地各系统如何从实际出发,搭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落地的‘桥’和‘船’的问题,不失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化、特色化、具体化的重要途径。”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戴木才如是评价。
(详细报道《在“寻找”中树立精神地标》见3版)
(来源:光明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