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07日02:02 来源:解放日报
清扫人员来来回回几趟,一来职责范围,二来提醒店主垃圾入箱。
蒋迪雯 摄
■本报记者 任翀
建国东路至永年路段的顺昌路,长度不到200米,离上海时尚地标新天地也不远,却完全没有新天地的洋气。取而代之的是颇有些年头的两三层平房,其中不少底楼已改成沿街商铺,除了卖日用杂货,多的是柴爿馄饨、烤全鱼、涮羊肉、麻辣烫等排档小吃。
这些小吃店的营业时间通常从下午四五时延续至次日凌晨,由此在沪上饕餮一族眼里成了中心城区不多见的夜市。
8月5日晚9时多,新天地的餐厅准备打烊,顺昌路的热闹开始“起头”。
食客:越夜越热闹
柴爿馄饨、涮羊肉、重庆鸳鸯火锅、江西夜排档等小吃店中,三三两两的客人已经不少。排档老板们,开始准备生意。
江西夜排档门口,老板一家围着摆在马路上的方桌吃晚饭。她笑着说:“吃好饭做生意,顺昌路的客流高峰从22时开始,越晚越热闹。”店里掌勺忙不迭切菜配菜,设在人行道上的摆菜桌上放了数十盆半成品。看到记者惊讶的目光,掌勺淡淡地说道:“这点菜一会儿就卖完了,不快点准备,晚上来不及。”
柴爿馄饨店的烹调区设在店门口的人行道上,“招牌”馄饨和炸猪排的半成品搁在案板上,旁边是炸锅和汤锅,还有十多个已经放好调料的馄饨碗。室内用餐区有空调,但面积很小,五六张餐桌,最多能坐二十来个人。有一桌已经坐满。记者点了碗馄饨坐下,随后就见识了江西老板所说 “越夜越热闹”的场景——不断有人从排档狭窄的小门走进来,店里很快出现了“等座”现象。
“我们是特意来吃这家馄饨的。”公司职员小金和女伴进店后第一件事,就是对着墙上的柴爿馄饨海报拍照、发微信。她是从朋友那儿听说顺昌路的,据说这里好几家店上过电视台的美食节目。看到柴爿馄饨、炸猪排这些上海传统小吃,作为上海小囡的两个姑娘兴奋不已:“小时候的味道最亲切。”记者用年轻人喜欢的“大众点评”查了下,发现关于顺昌路上各家排档的正面评价还真不少。
晚上10时多,记者再次回到顺昌路,看到各家排档中的客流量明显增多,马路上还多了好几辆私家车。“专门开车来我们这吃饭的大有人在”,江西夜排档的掌勺已经没空与记者说笑了,忙着把一盘盘的半成品往锅里放。
环卫工:垃圾翻几倍
与客流渐增、人气渐旺的排档相比,永年路口的两名环卫工人显得有点“怪”。他们坐在垃圾短驳车旁,静静看着顺昌路上的一切。
“是热闹,双休日更热闹,可以从深夜一直闹腾到凌晨。”环卫工人说。按照工作制度,顺昌路的环卫清扫工作晚上11时结束,次日凌晨5时开始,一天里要经过彻底清洁、随时清洁等好几次清扫。即便这样,夜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还是“无法忽视”。
晚上11时不到,顺昌路已经完成晚间最后一遍清扫。此时,主干道上还较为干净,人行道两侧,已有明显油污。环卫工人说,路面的干垃圾并不难清洁,难的就是这些黏糊糊的油污,一般的清洁方式根本弄不干净,必须靠高压水枪。即便环卫工人尽心尽力,但夜排档的环境清洁还是有困难:“有的摊位觉得我们扫地会影响客人吃东西,弄得不好还会骂我们,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扫。”此外,排档小吃还会产生大量厨余垃圾。尽管环卫工人在每天收工前会最后清理一次垃圾,但等到次日凌晨上岗,总发现这里的垃圾又堆了起来。记者让他们将顺昌路的垃圾与周边其他马路比一比,环卫工人摇着头说:“至少翻两倍!”
记者留意到,夜排档用来收集垃圾的装备都比较简单,大多是大容量的塑料桶,靠着马路摆放。客流多了,塑料桶里的垃圾很快堆积起来;而餐厅服务员不小心倒在塑料桶外的泔脚,也就留在了马路上。
周边居民:又爱又恨
其实,顺昌路上的排档数量不多,也就十多家。这些排档的硬件条件也明显优于一般马路夜市。一个最明显的区别是,都有室内用餐区,而且即便只有十几平方米,一台空调、四五张方桌也是标配。好几家排档老板说:“那么热的天,谁高兴在马路上吃?只有实在坐不下了,才会搬到马路上。”不过,有几家排档的室内用餐区非常小,所以烹饪区都设在人行道上。有一家排档的老板解释说:“我们晚上营业,旁边的店都关门了,占人行道也不影响人家。”
面对这样一个并非完全粗放式的夜市,周边居民的态度堪称“又爱又恨”。家在永年路上的王阿姨带着女儿来吃夜宵,看到记者在犹豫吃什么,她很热心地推荐:“炸猪排不错。”王阿姨的女儿也对顺昌路上的夜排档评价很高:“师傅手势好,味道正宗,价格也实惠。”她们告诉记者,这些排档中有不少原本在附近马路上做生意,后来才逐渐进入室内的,“这种夜排档蛮好的,有上海特色,又在市中心,吃个夜宵也方便。”
但反对意见也不少。在更靠近新天地的顺昌路合肥路附近,在此做生意又住在这里的陈女士意见不小:“白天跨门营业有人管,晚上没人管,这对我们做生意的人不公平;还有三更半夜那么多人在这里烧菜吃饭,吵吵闹闹,让人休息不好。”陈女士觉得,夜排档并非不能有,但“什么事都要讲规矩”,对于顺昌路的夜排档应该规范管理。另一位住在顺昌路建国路上的居民直接提出:“顺昌路复兴东路段已经拆迁了,马路干净了很多,这些店也应该关掉、拆掉。”
记者手记
自我管理,从门口开始
客观地说,与之前“逼迫”公交车改道的原彭浦夜市相比,位于市中心的顺昌路现场秩序和环境明显要好很多。但环卫工人和周边居民的意见也在情在理。这说明,顺昌路这样的夜市,也还有不理想之处。
不过,顺昌路的夜排档不适合用“一刀切”的方式直接取缔。一来这些排档都有经营场所,部分还证照齐全,取缔于法无据;二来从消费者反映看,中心城区的夜排档市场需求不小,简单取缔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在市场需求和市容环境中,并非没有平衡点。可以借鉴的是上海近期提出的城市设摊综合治理思路:堵疏结合,分类管理。
对于顺昌路,眼下最简单且可操作的方法是从门口开始管理。士林夜市之所以受到海内外游客追捧,食品有特色只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在于经营者很好地履行了 “自我管理”的义务。
上海早些年提出的“门责制”和士林夜市经营者的“自我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处。对顺昌路的夜排档经营者来说,如果能从门口开始,在跨门营业、垃圾清理等方面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影响市容和扰民的问题,让中心城区的夜市受更多人欢迎。
(来源:解放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