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24小时滚动新闻

齐齐哈尔 绿色食品产业再升级

2014年08月02日08:33    来源: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齐齐哈尔 绿色食品产业再升级

  完善强基地、壮龙头、活营销的“一体化”经营机制,强化农产品投入品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作用

  盛夏时节,记者深入全国马铃薯主产地克山县采访,在黑龙江立涛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绿油油的田地里,作物长势正旺。这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合作社,2013年实现总收入3493万元。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1.8万亩,预计销售收入7200万元,农民亩分红可达到1000元以上。

  作为闻名全国的绿色食品生产大市,齐齐哈尔市打造“一体两翼”模式,通过完善强基地、壮龙头、活营销的“一体化”经营机制,突出强化农产品投入品监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两个羽翼”的作用,全力提升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化水平,“中国绿色食品之都”这张城市名片更加靓丽。

  据齐齐哈尔市农委主任吴昊介绍,通过十几年发展,目前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数量达245个产品,11个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601个。去年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齐齐哈尔)绿色有机食品博览会总签约和交易额达139.9亿元,比上届增长20.3%。

  建基地壮龙头 夯实产业基础

  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生态,齐齐哈尔市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创建国家级原料基地为重点,突出标准化基地建设。围绕龙江县玉米(杂粮)、泰来县水稻、甘南县葵花、讷河市马铃薯、克山县大豆、拜泉县甜菜6个核心示范区,整合资金、物资、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集中投放,严格标准,狠抓管理,核心区示范面积达到40万亩,带动周边县(市)基地面积800万亩。同时紧紧依托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所带动的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通过推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操作规程、统一限药控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的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实现基地生产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

  对符合生态环境、土壤指标、生产要素的地块,突出国家级原料基地建设,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组织生产,有效满足龙头企业加工原料需求,使其成为稳固的“第一车间”。目前,全市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达到1280万亩,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

  利用各地农产品优势,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建设,把龙头企业作为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来抓,扩引并重,集中力量,重点倾斜,实现产业集群发展。现在,齐齐哈尔市已形成与九大主导产业相配套的产业带、产业园区,2013年以来,全市已有30个食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

  强监管可追溯 确保食用安全

  食品安全大于天。齐齐哈尔市跳出原有的框框,在生产环节上再出新招,严格推进投入品监管。按照“限肥控药,增施有机生物肥药”的要求,通过推进绿色食品生产监管机制、农业投入品管理机制、农业投入品试验示范推广使用机制、市场监管机制等四项机制,从源头上提高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完成年度农药化肥使用量降低10%和生物有机肥药增施20%的目标。

  龙江县鲁河乡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有机鸭稻米一亮相,便受到人们的热捧,价格比普通稻米贵10倍,卖到38元一斤,鸭稻米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合作社负责人张德富告诉记者:“我们在稻田里安装了多个可旋转360度的摄像头,千亩稻田尽收眼底,从插秧到秋收,农民是否上了化肥、撒了农药,整个生产种植可在互联网上看得一清二楚,水稻生产过程留下的影像资料随时可查,这才是真正的生态追溯系统。”

  在绿色有机食品加工环节,这个市指导加工企业按照生产操作规程和加工工艺标准组织生产,控制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激素的使用,保证产品高质量。同时,强化市场监管,坚持实地年检、市场抽检、企业年检相结合,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下转第二版)

  有机鸭稻米成为新宠。

(来源:黑龙江日报)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