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01日07:31 来源:湖南日报
沈德良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7月30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走向终结。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这项改革注定将引发出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巨变。(7月31日《湖南日报》)
作为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户籍身份曾是横亘在城乡人口之间的一道无形的屏障;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户口,曾视为身份与权利的象征,是一种可望不可求的稀缺资源。这种“出身决定命运”的户籍制度,阻碍着公民享受相同基本权利,形成了新的社会不公。
现行的户籍制度该不该改?回答几乎是众口一词:该改。这些年来,各地零星的试验式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当具体的户籍改革措施提出来或是公布实施后,却又几乎难逃质疑和批评的宿命,权利与公平无一例外成为聚焦的靶心。
这次户籍制度改革,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措施之实是以往所没有的,彰显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敢于担当、务实进取的作风,也必将最大限度凝聚起改革共识。
让权利归位,让公平公正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户籍改革最终的目标指向。二元户籍制度之所以饱受诟病,就在于这背后有着“不同权”、“不同命”的现实尴尬。因此,取消户籍的二元区别,不仅仅是身份、名称的改变,根本意义上说是公民权利的改革与重新分配。
户籍制度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配套改革。与过去的局部调整相比,此次户籍制度改革有一个整体构架,是一次总体调整,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农村产权改革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将全面跟进,并给出明确的时间安排,既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让改革的蓝图日渐清晰。
户籍改革向来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过程必须直面的坚冰,是一场处于深水区的艰难跋涉。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利益差距,剥离原有户籍制度之上的各种福利时可能遭遇的阻力,不同利益群众不尽相同的利益诉求与表达决定了户籍制度改革将是一个艰巨、复杂和长期的过程。如何迎难而上、逆流而进,考验着改革操盘者的勇气和智慧。
(来源:湖南日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